引言 香港政制發(fā)展問題的由來
第一章 漫長的停滯期(1843-1985)
一、港督的產生
二、立法局的演變
1.初期的立法局
2.首次引入“非官守議員”
3.首次引入華人議員
4.立法局組成的多元化
三、英國否決了香港的政制改革
1.港督寶寧的建議
2.非官守議員的建議
3.律師波洛克的建議
4.港督楊慕琦的建議
四、英國的決定:香港不進行政制改革
1.英國占領香港島的目的
2.數任港督在占領香港地區(qū)中的作用
3.”二戰(zhàn)“后英國對香港政制改革的主張
第二章 匆忙的政改期(1985-1997)
一、20世紀70年代香港外部環(huán)境的重要變化
二、20世紀70年代英國對香港的戰(zhàn)略部署
三、麥理浩的施政與英國對港戰(zhàn)略的對接
四、麥理浩訪京:投石問路
五、快速啟動的代議制改革
1.英國企圖延長新界的租期
2.代議制改革的切入點——設立區(qū)議會
3.立法局結束全部議員委任的歷史
六、中英磋商政制銜接的七份書面信息
1.中方強調:香港政制改革必須同《基本法》銜接
2.立法局首次引進直選議席的數目
3. 1995年選舉委員會的組成
4.立法會議員的國籍限制
5.立法會的分開計票
七、英方改變對華對港政策
1.“蘇東波事件”
2.“兩局共識”
3.“居英權計劃”
4.“香港人權法案條例”
5.“新機場建設”
6.“政改方案”
7.公布七份外交函件
八、從春暖花開到雪壓青松
1.會談的緣起
2.談判伊始,枝節(jié)橫生
3.會談破裂的節(jié)點
……
第三章 政制發(fā)展期(1997-2015)
主要參考書目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