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法律理論法學半信半疑:刑事司法中的心理學

半信半疑:刑事司法中的心理學

半信半疑:刑事司法中的心理學

定 價:¥98.00

作 者: (美)丹·西蒙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313126122 出版時間: 2017-03-01 包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406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刑事司法與證據(jù)法譯叢 半信半疑:刑事司法中的心理學》借用心理學研究的成果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充滿瑕疵的偵查程序如何生產(chǎn)出錯誤的證據(jù),而一個善意的陪審員又為何會將一個個無辜者送進監(jiān)獄,卻讓那些真正的罪犯逍遙法外。偵查人員的任務(wù)誠然困難,并且總是帶著偏見的傾向,因此經(jīng)常導(dǎo)致其在評價犯罪嫌疑人供述的真實性時得出錯誤的結(jié)論、對犯罪嫌疑人進行強制審訊,并因此釀造了眾多的虛假供述。目擊證人對犯罪嫌疑人的辨認和對犯罪細節(jié)的描述取決于其經(jīng)常被偵查人員的種種不當行為所扭曲的認知過程。而在法庭審判過程中,法官和陪審中卻總是缺乏評估證人證言準確性的必要知識,特別是在面對所控犯罪引致的沸騰民意之時。西蒙教授從心理學的視角,對導(dǎo)致刑事錯案的典型認知障礙問題進行了深入細致的研究,并對如何提升偵查結(jié)果和審判裁決的準確性提出了一系列可行的意見和建議。

作者簡介

  劉方權(quán),福建建寧人,畢業(yè)于西南政法學院、四川大學法學院,法學博士,福建師范大學法學院教授。曾在美國加州州立大學薩克拉門托分校、美國紐約大學亞美法研究所、美國伊利諾依州州立大學香檳分校訪學。譯有《犯罪偵查的計算機搜查扣押與電子證據(jù)的獲取》、《警察審訊與美國刑事司法》。陳曉云,福建福清人,畢業(yè)于華東師范大學、廈門大學法學院,法學碩士,福建警察學院教授。著有《目擊證人辨認問題研究一法學與心理學之雙重視角》。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導(dǎo)論
一、實驗心理學的視角
二、程序失靈
三、案件類型學
四、研究的說明與限定
五、研究方法論問題
六、改革方向:準確而透明的證據(jù)
第二章 “我們就要鎖定他了”——偵查動力學
一、偵查任務(wù)
二、認知因素
三、動機因素
四、一致性效應(yīng)
五、五種偏見性推理機制
六、偵查的不透明性
七、布蘭頓·梅菲爾德案件的偵查
八、改革建議
第三章 “警察,就是他”——目擊證人辨認
一、辨認準確性綜述
二、潛在的記憶過程
三、目擊犯罪嫌疑人:事件因素
四、辨認犯罪嫌疑人:系統(tǒng)因素
五、改革的建議
六、重大突破:計算機化的列隊辨認
第四章 “警察,事情就是這樣”——目擊證人對犯罪事件的記憶
一、準確性與完整性
二、人類記憶的一般特征
三、不完整的記憶
四、虛假記憶
五、真實記憶和虛假記憶的辨別
六、事件記憶的因素
七、提?。壕煸儐?br />八、改革建議
第五章 “承認吧,你是有罪的”——審訊犯罪嫌疑人
一、謊言的識別
二、行為分析詢問法
三、審訊
四、改革建議
第六章 “我們認為被告有罪”——審判中的事實發(fā)現(xiàn)
一、證據(jù)的正潔性問題
二、人們在評估證言時的表現(xiàn)
三、使事實發(fā)現(xiàn)任務(wù)復(fù)雜化的其他因素
四、改革的建議
第七章 “去偽存真”——審判中的事實發(fā)現(xiàn)機制
一、交叉詢問
二、陪審團指示
三、陪審員對公正的保證
四、控方過重的負擔
五、陪審團評議
六、上訴和定罪后審查
七、結(jié)論與改革建議
第八章 向準確性邁進
一、準確性赤字
二、事實準確性的邊緣化
三、對錯誤的否認
四、減少準確性赤字
致謝
索引
譯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