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圖經》是宋代官修的圖文并重的本草名著,于北宋嘉祐二年(1058)至嘉祐六年(1061),由當時大學者蘇頌等編撰而成。原書已佚。作者從《證類本草》《紹興本草》《本草綱目》等書中,將其書輯復,并對其文進行了較為細密的考證、注釋。全書20卷,按藥物自然屬性分為玉石、草、木、獸禽、蟲魚、果、菜、米谷類,末附“本經外草類”和“本經外木蔓類”。計收藥物814種,藥圖933幅(書中藥圖輯自《紹興本草》《政和本草》)。本書在編纂方法與體例、藥圖歸類、產地記載、形態(tài)描述、藥性、方劑、科技史資料、文獻引用等各個方面,都取得了科學的成就,使該書能反映出北宋時期藥學發(fā)展高峰的特點。由于該書總結了北宋時藥物普查成就,內容廣泛,使該書具有藥材學和博物學的特點。本書收載資料多,如收載古代方書、科技史料、醫(yī)藥史料很多,因而本書對文獻資料等起到了保存作用。本書對研究醫(yī)藥史,單味藥考證、藥工、藥農、采藥、種藥等,都有重要參考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