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價:¥79.00
作 者: | 樂黛云(法)李比雄 主編 錢林森 執(zhí)行主編 |
出版社: | 商務印書館 |
叢編項: | |
標 簽: | 文化 文化研究 |
ISBN: | 9787100154031 | 出版時間: | 2017-09-01 | 包裝: | |
開本: | 頁數(shù): | 字數(shù): |
跨文化學方法論專欄
跨文化學在中國:成因與面向
——兼論湯一介對跨文化研究的三個觀點(陳越光)
去年的雪到哪里去了?(﹝法﹞金絲燕)
漢字?文言文?章黃學派(王寧)
羅伯-格里耶的文學態(tài)度(﹝法﹞陳力川)
巴黎當代城市創(chuàng)新治理三例(﹝法﹞讓居易)
傳統(tǒng)中國與現(xiàn)代中國 (﹝法﹞陳宣良)
論西方現(xiàn)代藝術的邊界 (潘公凱)
中國文化的世界性意義
——以啟蒙思想與中國文化關系為視角(張西平)
回憶1980年斯德哥爾摩的巴特崇拜(﹝瑞典﹞賀拉斯?恩道爾)
中外文學交流史方法論
史料、識見與精神魅力
——《中外文學交流史》與《中國-日本卷》讀后卮言(王向遠)
觀念、方法與實踐
——以《中外文學交流史?中國-英國卷》為例(季進)
世界視闕 : 以《中外文學交流史?中國-法國卷》為例(袁筱一)
中法文學交流的歷史圖景和思想結構
——評《中外文學交流史?中國-法國卷》(車 琳)
一支奇葩 :《中外文學交流史?中國-印度卷》(孟昭毅)
一帶一路上古老文明的交響與和鳴
——評《中外文學交流史?中國-阿拉伯卷》(林豐民 林哲)
《中外文學交流史?中國-東南亞卷》讀后(李瑞騰)
評《中外文學交流史?中國-加拿大卷》(馬森)
“古典”的誘惑與貧困
——評《中外文學交流史?中國-希臘、希伯來卷》( 杜心源)
紀念奧維德,開辟中羅人文交流的新天地
——在康斯坦察“奧維德”大學名譽博士授予儀式上的講話(丁超)
錢林森、周寧主編17卷本《中外文學交流史》出版(閩桂斌)
《中外文學交流史?中國-中東歐卷》出版座談會紀要(李仲云)
鄉(xiāng)土與家國
主持人語:君子之耕(張沛)
梁漱溟的“建國運動”(董成龍)
孝道家國(﹝瑞士﹞杰魯沙·麥考馬克﹝愛爾蘭﹞約翰·布萊爾)
貴州民間家神、家廟傳統(tǒng)
——以貴州中部平播侯廟為例(猶家仲)
對話論壇
潛學齋訪談錄(陳倩 錢林森)
“雙喜”:陳美玲訪談錄(﹝美﹞尼薩?帕瑪爾)
“建造不穩(wěn)定”:詩之職能(張博 ﹝法﹞伊夫?貝杰萊)
僑易學
二元論本體論與比較哲學方法論(﹝法﹞何重誼)
西哲影響下的中國現(xiàn)代哲學中“度”的產生 (﹝法﹞內善)
學術新探
漢學主義與東方主義關系辨正 (郭明浩)
滿大人作家畫像 :巴爾扎克1842年前后作品中的中國(﹝法﹞白純相)
意大利人文主義思想家洛倫佐?瓦拉對德國宗教改革的影響(李婧敬)
中日關系書寫的一個扭結點
——從日本鄭成功研究知識史認識日本民族主義思潮的演進(寇淑婷)
對郭沫若思想“轉向”的再解讀
——從浪漫主義與革命文學的內在精神結構聯(lián)系談起(於璐)
論錢鍾書對意大利審美主義傳統(tǒng)的接受(羅新河)
《北京大學學報》研究(羅珊)
文化隨筆
主持人語(余斌)
燭光集會親歷記(余斌)
學詩請從正音始(張沛)
書評
中國主體,世界問題
——評樂黛云《跨文化方法論初探》(張錦)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