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印度到中國——絲綢路上的啖子故事與藝術 張鴻勛
敦煌俗賦《茶酒論》與“爭奇型”故事研究 張鴻勛
讀書治學憶往 雒江生
論國學與國學研究 雒江生
論漢字聲符削繁 雒江生
略論《桃花源記》與系詩的關系 雒江生
秦國名考 雒江生
杜甫在秦州的生活及其對創(chuàng)作的影響 李濟阻
“南使”考 李濟阻
兩篇現代散文使用語言情況的比較考察 李濟阻
“修辭”考源 王廷賢
權德輿與《權載之集》 王廷賢
從隴右詩看杜甫審視世界的目光 李宇林
論杜甫隴右詩的敘事特征 李宇林
“競陵八友”文學集團的形成及其特點 聶大受
杜甫與隴右地域文化 聶大受
民國時期天水圖書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及其影響述論 聶大受
論賈政的惡子情結 溫寶麟
原始本能制約下的反向行為——論元春改額的心理動因 溫寶麟
一個偽裝成弱者的女殺手——論《儒林外史》中的趙新娘 溫寶麟
董仲舒的“天”與人 馬建東
人性的“天”與天理的“人” 馬建東
社會歷史批評一魂兮歸來 安濤
早期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文論的實踐品格及其當代啟示 安濤
唐人詠俠詩芻論 汪聚應
中國古代詠俠詩之流變 汪聚應
論王安憶小說的時空背景 馬超
王安憶小說的人性形態(tài) 馬超
中國抒情傳統及其美學智慧 郭昭第
隴右地方文獻與中國文學地圖的重繪 霍志軍
新世紀底層文學的敘事策略 李志孝
從俯視到正視——試論左翼文藝運動中魯迅大眾文學接受觀的形成 王元忠
伊沙:以詩歌的方式進行雜文的事業(yè) 薛世昌
闡釋規(guī)范、文學傳統及認知前見——關于“公共闡釋論”之歷史維度的闡釋 王貴祿
1946-1947年趙樹理小說在解放區(qū)外的傳播與回響 郭文元
論新世紀文學與新文學傳統 張繼紅
神圣時空下伏羲廟灸百病習俗的人類學闡釋 余糧才
貶謫文學的轉折——以《黃州新建小竹樓記》為中心 趙鯤
梁實秋“清書事件”考辯 魏斌宏
城市空間·社會群體·傳統戲曲——基于蘭州市區(qū)秦腔茶園的調查研究 郭富平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