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大航海時代之前,歐亞大陸一直是人類歷史的主要舞臺。而歐亞大陸歷史發(fā)展的主旋律其實是游牧民與農耕民數千年的共存、交往、沖突及融合。公元前6世紀,動員70萬兵力的波斯大流士敗給游牧民的斯基泰。公元前200年發(fā)生在東方大陸的白登山之圍,則是劉邦被匈奴一族圍困七天,最終以和親和歲幣脫困。此后1000多年,歐亞大陸崛起的游牧民族有突厥、鮮卑、柔然、契丹、女真、蒙古,等等。鮮卑的北魏率先統(tǒng)一了中國北方,結束了紛亂的割據政權。而突厥一度影響了隋唐政權的興起與發(fā)展,唐太宗李世民身上的游牧民血統(tǒng)讓他被西域諸國尊為“天可汗”。契丹與女真強大的戰(zhàn)力給宋朝帶來的壓力,使得宋代甫一立國便一直強調胡漢之別。13世紀的蒙古帝國更是書寫了游牧民歷史上*輝煌的一頁,成為世界歷史的分水嶺。然而大航海時代以來建立的西方海洋文明視角,以及漢人正統(tǒng)的王朝史觀,使得游牧草原民族被邊緣化,忽略了游牧民曾主導或引發(fā)了歐亞大陸在經濟、政治、軍事、文化等方面諸多變革的史實。從前在歷史中作為邊緣性存在的游牧民,在本書中擔任起積極和正面的主要角色。杉山正明超*了以西歐、中國為中心的視野,描繪出別開生面的游牧帝國與世界歷史,將游牧民“野蠻入侵者”或“軍事破壞者”的形象徹底顛覆。因此,這是一部打破中原史觀與西方文明史觀、放眼歐亞大陸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