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語
地方知識與全球視野:21世紀宗教知識分子的責任
文明對話“三部曲”:差異、碰撞與整合
——兼論中國“回儒”對話的歷史軌跡
全球化與回儒對話
亞洲面臨的挑戰(zhàn)
——儒教和泰南伊斯蘭潘多克敬真學校
文明沖突:一個隱而不顯的悖論
——評《今日的伊斯蘭:穆斯林世界導論》
平等對話:終結“文明極端主義”的歷史選擇
伊斯蘭的仁愛觀
——兼與儒家倫理的比較
論教法創(chuàng)制與文化創(chuàng)新
金陵學派與本土文明
王岱輿與馬注的回儒對話實踐探析
王岱輿《正教真詮》所及之《省迷真原》考
——略論今本《省迷真原》的價值
王岱輿的“天命三品”論對當今文明對話的啟迪意義
回儒文明對話論文選集
無我之真心:釋王岱輿的“心
回儒哲學對話探析
——以王岱輿《正教真詮》等著作為視點
從儒者到伊斯蘭教學者
——試論馬注的思想轉變
劉智《天方性理》中的”先天“與”后天
劉智著作中改編的波斯文文獻
儒家“五倫”思想與劉智“五典”思想之比較
馬復初哲學中的“全體大用”探析
從《據理質證》看馬德新的“回耶”對話觀
中古時代后期東、西亞民族交往的三座語言橋梁
——《華夷譯語》與《國王之字典》的會聚點
也談“消經”《開以達尼》
“異化”與“本土”:穆斯林知識傳承演進考察
文明交往中的心態(tài)問題
——民國時期基督教與伊斯蘭教在中國的碰撞
獲取外界知識增強民族認同
——帝國主義時代中國穆斯林的覺醒
從清真女寺的歷史看本土經驗的現代價值
馬德新和馬良駿阿訇化解民族矛盾實踐述評
以經詮經洞悉真諦咸底大同
——馬良駿阿訇及其伊斯蘭思想淺述
現代文明對話的一代宗師
——王靜齋阿訇對中國伊斯蘭文化的貢獻
伊斯蘭經學的流布方式及其本土轉型
——以滇粵經學的互動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