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進化到一定時期,便有了枕物的行為,以處理頸椎與脊椎在休息時的合理彎曲,依枕而憩,就枕而寢,以達舒適。法國曾在一處尼安得特人居住過的山洞里發(fā)現(xiàn)過一個完整的男性骨架的頭部枕在一塊燧石上,身體周圍還放著四十七件莫斯特石器①。這塊燧石雖非特制,確在起著枕頭的作用,在當時的歷史狀況下,已足以體現(xiàn)生人對死者的妥帖安葬和尊敬;從另一個角度推測,或者還可以反映生人在休息時頭下已經使用支墊物。在我國而言,新石器時代的人類已經有了枕物的習慣,山東大汶口和西夏侯遺址中較為普遍。大汶口一百三十二座墓葬的百分之九十以上枕骨扁片②,經人類學專家的研究,確認其為“枕型”,是人類長期枕睡硬物所致③。這時期的枕物顯然要以石、木類為主。進入文明社會,隨著生產力的提高,枕的質量得到很大改善。枕字從木,想必與造此字時的“臥時薦首用具”有關?!都坠俏淖值洹泛汀督鹞木帯凡⒉灰姟罢怼弊?,許慎《說文解字》有:“臥所薦首者,從木尢聲。”枕字的出現(xiàn)時間無從查考,從木而為枕,想是在那遙遠的時代。新石器以后的文明時代,枕的使用定然向著舒適、實用的一面進步。但由于年代久遠,軟質舒適的枕不宜保存,考古資料也未有報道,相信隨著考古手段的進步和科技手段的滲透,以后將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脊虐l(fā)現(xiàn)較早的實物枕在河南信陽④、湖北荊門⑤有見,枕的材料為木、玉,漢代時,考古發(fā)現(xiàn)木、玉、銅等的硬質枕多。這些硬質的枕都出土在墓主有較高身份的墓中,或有可能只是死后的葬具,主人生時是否使用還值得懷疑。以河北滿城漢墓⑥、北京大葆臺漢墓⑦為例,枕的寬度都只在8厘米左右,生人要用,自然別扭。因為是陶瓷以外的硬質枕,這里略略提到,不作深究,以后或再討論。軟質枕不易保存,目前見到的是廣州西漢南越王趙昧墓中清理出來的一件素絹珍珠囊枕⑧。這珍珠枕用時涼而不硬,在廣州這一年中炎熱漫漫的地方,要算是枕中了,與我們想要討論的唐代出現(xiàn)、宋金元極盛的陶瓷枕相比,也難分仲伯,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