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1 章 緒論 .7
1.1 集群如何運作 .8
1.2 調整、保護以及調節(jié)集群 .9
1.3 出現問題時做出響應 10
1.4 通過新功能和自定義的功能擴展系統 .11
1.5 小結 12
第2 章 Kubernetes 概述 13
2.1 容器 13
2.2 容器編排 .15
2.3 Kubernetes API 16
2.4 小結 27
第3 章 Kubernetes 的架構 . 29
3.1 概念 29
3.2 結構 33
3.3 組件 35
3.4 小結 40
第4 章 Kubernetes API 服務器 . 41
4.1 可管理性的基本特征 41
4.2 API 服務器的組成部分 42
4.3 請求管理 .49
4.4 API 服務器內部 59
4.5 調試API 服務器 .60
4.6 小結 62
第5 章 調度器 63
5.1 概述 63
5.2 調度的過程 64
5.3 通過標簽、親和性、污點和容忍來控制調度 67
5.4 小結 72
第6 章 安裝Kubernetes 73
6.1 kubeadm 73
6.2 安裝控制平面 76
6.3 安裝工作節(jié)點 83
6.4 插件 85
6.5 階段 85
6.6 高可用性 .86
6.7 升級 86
6.8 小結 89
第7 章 身份認證與用戶管理 91
7.1 用戶 92
7.2 身份認證 .93
7.3 kubeconfig 102
7.4 服務賬號 104
7.5 小結 106
第8 章 授權 107
8.1 REST .107
8.2 授權 108
8.3 基于角色的訪問控制 . 110
8.4 小結 116
第9 章 準入控制 117
9.1 配置 118
9.2 常見的控制器 118
9.3 動態(tài)準入控制器 123
9.4 小結 130
第10 章 網絡 . 131
10.1 容器網絡接口 .131
10.2 kube-proxy 134
10.3 服務發(fā)現 136
10.4 網絡策略 138
10.5 服務網格 140
10.6 小結 .141
第11 章 監(jiān)控Kubernetes . 143
11.1 監(jiān)控目標 143
11.2 日志與監(jiān)控之間的差異145
11.3 構建監(jiān)控棧 146
11.4 監(jiān)控的內容 151
11.5 小結 .157
第12 章 災難恢復 . 159
12.1 高可用性 159
12.2 狀態(tài) .160
12.3 應用數據 161
12.4 工作節(jié)點 162
12.5 etcd 163
12.6 Ark 164
12.7 小結 .166
第13 章 擴展Kubernetes . 167
13.1 Kubernetes 的擴展點 167
13.2 集群的守護程序 .168
13.3 集群助手 171
13.4 延長API 服務器的生命周期 174
13.5 向Kubernetes 添加自定義API 177
13.6 小結 .181
第14 章 總結 .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