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工人運動先驅者為工人階級政治組織的建立、力量的集中做出了歷史貢獻。隨著工人階級政黨的生存環(huán)境和活動方式的變化,工人階級政黨的組織原則開始由絕對集中制向民主制緩慢轉型。馬克思恩格斯直接參與和領導了正義者同盟的改組,建立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黨:共產主義者同盟,奠定了工人階級政黨民主制組織原則的基礎。在第一國際時期,民主制組織原則得到了堅持。第二國際采取較為松散的組織原則。馬克思恩格斯在指導第二國際內各民族國家建黨的過程中,強調民主制,反對領袖個人獨裁。以列寧為首的俄國社會民黨人充分認識到“組織的武器”的重要性,強調建立具有俄國特點的組織形式。繼孟什維克1905年11月提出民主集中制原則之后,列寧也與1905年12月確認民主集中制是不容爭論的原則。民主集中制組織原則在1906年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統(tǒng)一代表大會上(四大)得到了一致確認。中國共產黨的組織原則也歷經“民主集權制”、“民主集中制”、“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高度民主基礎上實行高度集中”、“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相結合”的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