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季民初的北學研究——基于譜系建構與學風交融視角,本課題以近代以降特別是清季民初作為考察時段,以直隸(今河北大部分地區(qū))作為考察區(qū)域,以北學及相應政學群體作為考察對象,一方面通過梳理近代直隸學術風氣的流變,尤其是湖湘學術、桐城派、西學進入后,憑藉在舊式書院與新式學堂的熏染與改化,其對北學風貌之帶領作用,一方面審視以曾國藩、李鴻章、張裕釗、吳汝綸等外籍政學人士對北學的改造與揚棄,及以李鴻藻、張佩綸、張之洞、徐世昌等為代表的直隸籍學者型官僚從政后所體現出的北學特征。本書以近代北學與政治的糾葛與互動作為視角,來深入研討直隸地區(qū)所獨有的政治文化特色。本書對于深入了解近代以降直隸地區(qū)學術文化的嬗變態(tài)勢、對于完善晚清民國學術史研究、拓展該時期政治文化史研究、對于審視近代以來儒學地域化的不同樣態(tài),都具有很重要的價值與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