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來,一群科學家在爭先恐后地解釋有關我們宇宙的一個令人不安的方面:構成你、我、我們的書以及每顆恒星與行星的物質其實只占其中的4%,而剩下的部分則一直處于迷失狀態(tài)。這一結論震驚了世界。這是個天大的奧秘:宇宙為什么會以不斷增長的速度膨脹?解開這個奧秘的關鍵是尋找形成現實世界的作用力和粒子。它困擾過愛因斯坦,而現在則困擾著一群癡迷的宇宙學精英。一些天文學家發(fā)現自己正在領著一場革命,但并非一開始就意識到這點。像伽利略一樣,他們未曾指望自己會發(fā)現新現象。他們并未在尋找暗物質,他們也并未在尋找暗能量。而當他們發(fā)現暗物質和暗能量的證據時,他們卻并不相信。但是,隨著更多、更好證據的積累,他們和他們的伙伴們達成了共識:人類自文明之初一直在注視夜空,我們自以為了解宇宙,但這個宇宙其實只是客觀存在物的影子;我們一直對實際的宇宙盲然不見,因為看上去它的組成比較簡單:而這個宇宙才是我們的宇宙。對它的探索才剛剛開始。一位美國記者和自由作家理查德?潘內克認識到:那不僅是一個故事,那是科學上的一次革命,那是思想上的一次革命,那就是我要寫的一本書。他選擇了一個世紀性的大發(fā)現——宇宙加速膨脹及其所預示的暗物質與暗能量的存在為主題,寫就了一部優(yōu)秀的科普著作——《4%的宇宙》,它以史詩般的筆調敘述了這一發(fā)現的歷史。從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爭強好勝的索爾?佩爾馬特、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一絲不茍的亞當?利斯,到安靜的“革命者”薇拉?儒賓,本書深入地描述了他們那些激烈對陣和碩果累累的合作、頓悟的瞬間與暗巷中的摸索,正因為這些驚心動魄的探索推動了他們的研究、刷新了科學、重塑了宇宙。理查德·潘內克絕妙地抓住了他們的熱忱和探求,讓對宇宙的這場探索變得激動人心而易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