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一個作為事實和價值相統(tǒng)一的哲學理念
一 共生理論的起源
二 作為自然界進化事實的共生
三 作為文化價值理想的共生
四 共生時代是人類社會的基本趨向
馬克思共生思想的概覽考察——面向現代性反思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種新解讀
一 共生——共同生成的復雜性世界圖景
二 在審美實踐中人與自身、他人、他物共同生成
三 共產主義——人與他人和自然界共同生成的全面實現
馬克思主義共生理論探微
一 馬克思用共生的邏輯來洞悉事物、人和社會
二 人基于審美實現與他者共生
三 生產勞動的實踐應當是一個人與他者共生的過程
四 馬克思從共生的邏輯提出類的概念及共產主義社會-
馬克思多維共生、動態(tài)、復雜性的世界演化觀
一 線性觀和表現觀
二 馬克思的共生的、動態(tài)的、多維的、復雜性因果觀
共生的方法論探微
一 馬克思共生方法蘊含
二 馬克思共生方法的具體表述
馬克思共生審美的“人學”邏輯辨析
一 馬克思從共生的視角分析人及其外部關系
二 審美是馬克思實現理解人與他者共生的核心詞
三 馬克思從共生審美人學邏輯來分析生產勞動
四 馬克思從共生審美的人學邏輯構思共產主義理想
共生社會進化觀論綱——一種和諧社會的理論基礎闡釋
一 和諧社會應當是多元共生、互動發(fā)展的社會
二 和諧社會的理論基礎:共生社會進化觀
三 共生社會進化觀的理論依據與內容闡釋
四 小結
從社會合理化審視現代性的發(fā)展及中國現代化
一 現代性兩個階段的劃分
二 反思性社會合理化的內涵
三 社會合理化的當代中國意蘊
從審美實踐走向人的事實與價值相統(tǒng)一的生存樣態(tài)
一 人為什么活和如何活是哲學必須回答的問題
二 人的事實性存在與價值性存在在審美實踐中統(tǒng)一
三 審美實踐思想對我們當今創(chuàng)新馬克思主義哲學具有很大的啟發(fā)
共生的倫理學考察——基于全球化時代條件下人類面向未來的倫理思考
一 共生是人類的價值追求
二 在審美實踐中實現共生
三 共生倫理的表現和內涵概括
理性的探源、解構與統(tǒng)一:現代性癥候的淵藪透析
一 古希臘哲學中理性觀念的提出及其演繹
二 近代理性發(fā)展中的內在分裂
三 理性的內在分裂埋下現代性危機的禍根及走出現代性危機的探索
四 從馬克思尋找統(tǒng)一努斯與邏各斯走出現代性困境的道路
共生理念的哲學維度考察
一 共生是中國文化的價值理想
二 共生是人類理性思維的共同追求
三 當代共生理念的基本內涵
四 構建共生時代的迫切性和歷史意義
“中國夢”開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
一 馬克思人學的思考方法和思維路線
二 馬克思關于人的創(chuàng)造性實踐活動思想的應用和實踐
三 馬克思關于人的個性發(fā)展、群體發(fā)展在歷史中的地位轉換規(guī)律的應用和實踐
共生理念·生態(tài)文明·“美麗中國”
一 共生的基本內涵
二 共生是社會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之一
三 共生與審美不可分割
四 共生理念對建設生態(tài)文明和“美麗中國”的意義
哈耶克的默會知識與社會的合理化生成
一 默會知識的激發(fā)和匯聚有助于推動社會創(chuàng)新
二 在市場機制中匯聚默會知識促進社會合理化
三 哈耶克默會知識理論的啟示
以知識型社會和創(chuàng)新型干部戰(zhàn)略增強創(chuàng)新驅動
一 第三次工業(yè)革命對我國的現代化帶來巨大挑戰(zhàn)
二 馬克思知識共生型社會對我國科教興國戰(zhàn)略的意義
三 馬克思知識共生型社會對人才強國戰(zhàn)略的意義
應對“修昔底德陷阱”:共生理念與法則
一 共生理念與共生法則
二 共生法則的方法機理
三 共生法則的基本概括及對現實的啟示
共生價值觀與構建和諧社會
一 共生價值觀的內涵
二 以共生價值觀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
三 以共生價值觀構建安定有序的和諧社會
四 以共生價值觀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關系
和諧社會的公民價值追求:自創(chuàng)生價值觀探析
一 自創(chuàng)生價值觀的基本內涵-
二 以自創(chuàng)生個人價值觀塑造的和諧社會公民的基本特征
三 自創(chuàng)生價值觀對構建和諧社會的意義
馬克思的個體觀詮釋
一 馬克思個體思想文本表述
二 馬克思個體思想的意義和價值
以自組織的價值觀構建和諧社會的運行機制
一 堅持社會秩序自生自發(fā)性和自組織原則構建民主法治的和諧社會
二 堅持自由的社會存在狀態(tài)構建充滿活力的和諧社會
三 堅持協同競爭的社會優(yōu)化途徑構建充滿活力的和諧社會
四 以平衡良性運轉的社會運行機制構建公平正義的和諧社會
五 政府合理地行使權力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關鍵
馬克思關于集體主義的科學內涵及個體與社會歷史的發(fā)展
一 馬克思對社會集體的界定
二 個人與社會集體的關系:個人為本
三 社會歷史應當尊重個體的發(fā)展
權力本位:中國現代化的絆腳石
一 權力本位的形成
二 權力本位的危害
中國現代化的方向:人本位社會
一 馬克思關于人的發(fā)展的三種形態(tài)
二 人本位價值觀的內涵
三 人本位社會的基本特點
四 當代中國社會主義人本位社會的孕育和生成
五 人本位社會生成過程中要注意的問題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