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成渝城市群兩個核心城市之一,成都市正經歷著累積型、區(qū)域型和復合型大氣污染。.在以細顆粒物(PM2.5)為特征的顆粒物污染尚未有效治理的同時,以臭氧(03)為代表的光化學和二次污染日益凸顯,污染成因復雜,治理難度越來越大。2015年成都市環(huán)境空氣中S02的年均質量濃度為14μ9/m3、NO2為53μg/m3、PMio為108μg/m3、PM2.5為64μg/m3,與2013年相比SO2、NO2、PM10、PM2.5的年均質量濃度分別下降54.8%、15.9%、28.0%、33.3%,與此同時,2015年成都市03日8h滑動平均值范圍為4~239μg/m3,其中5月和7月的O3日均質量濃度90百分位數(shù)均超過200μg/m3,污染天數(shù)超過50%??梢娫赑Mio等大氣一次污染物的污染水平得到初步遏制的同時,PM2.5等仍處于較高濃度水平,03濃度尚有上升趨勢。另外,成都市地處四川盆地,屬于典型的靜小風區(qū)域,大氣擴散條件差,環(huán)境容量??;空氣濕度大、霧天多等氣象因素,更易形成二次污染和霧霾天氣。以灰霾、臭氧為代表的空氣污染,不僅嚴重影響城市形象,更損害居民身體健康??刂瞥鞘写髿馕廴荆纳骗h(huán)境空氣質量,還“天府之國”一片藍天,不僅是成都市委、市政府建設生態(tài)文明、切實改善民生的需要,也是城市居民的熱切期盼。因此,開展大氣環(huán)境科學研究,探討污染成因和來源,對制定針對性、精細化防控策略是十分必要的?!冻捎宄鞘腥汉诵某鞘写髿猸h(huán)境研究:以成都為例》的主要內容基于作者10余年在成都市環(huán)境保護科學研究院主持完成的成都市大氣環(huán)境科學研究成果,針對內陸典型盆地城市成都市的城市大氣污染研究與實踐進行技術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