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至圣先師”、“萬世師表”等多種華貴頭銜的孔子,幾乎成了中國古代文明的象征。他用一種深沉的理性思索,揭示了人生的真諦,告訴我們應該做什么人、怎樣做人的答案,為人類自身的發(fā)展和文明的進步,做出了無與倫比的偉大貢獻。朱熹說“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宋初宰相趙普認為“半部論語治天下”,可見古人對孔子的評價之高。2000多年來,對于中國人來說,《論語》一直是必讀之書?!墩撜Z》所論及的是人類共同的、恒久不變的核心價值,在我們今天看來仍具有重要的意義。大至治國,小至齊家,外至為人處世,內至修身養(yǎng)性,我們都可以從中找到需要學習的東西。《論語》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它的內容是極其豐富的,正如孔子的“溫故而知新”道理一樣,它應是常讀常新的。這就是經典的魅力?!墩撜Z》中孔子思想體系的核心是“仁”與“禮”?!叭省本褪菒廴耍础凹核挥?,勿施于人”;“禮”是古代社會行為規(guī)范、儀式的總稱,包括禮儀、禮節(jié)和禮貌等。孔子把“仁”作為道德標準,把“禮”視作是立身處世的基礎,是做人的根基,也是維護社會秩序的重要方式??鬃诱J為推行“仁政”應以“禮”為規(guī)范,這種以禮樂教化世人、治國安邦的總體思想影響著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成為中華民族的文化主流。在封建社會,儒家思想被統治者長期奉為正統思想,成為幾乎所有王朝的主流意識,對中國文化的發(fā)展起了決定性的作用。中國文化的各種深層觀念,無不有著儒家思想的烙印。儒家文化注重人的道德修養(yǎng)、以天下為己任的美德和為國家堅貞不屈的崇高氣節(jié),強調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以及忠、孝、仁、義、禮、智、信的教化,成為傳統文化的精華,對于加強民族凝聚力,促進國家統一、社會和諧等都具有積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