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2016年,“天工獎”已歷經十五年?!疤旃お劇钡墓?、專業(yè)、公益、嚴肅、包容,使得從業(yè)者、愛好者們將其評選活動默認為玉雕行業(yè)的“年度成果匯報大會”。近年來,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玉雕成品市場活躍程度降低,加之和田玉、翡翠等原材料價格瘋漲,直接導致和田玉、翡翠等具有視覺沖擊力的優(yōu)秀作品減少,改變了“天工獎”參賽作品的品類結構;與此同時,更多新材料、新題材、新的藝術風格、行業(yè)新秀不斷涌現,使行業(yè)呈現新的風貌,所以,“天工獎”的參賽作品及視覺效果與早期大為不同,其實這恰是事物發(fā)展變化的一種體現?!澳拘阌诹?,風必摧之”?!疤旃お劇笔嗄攴e累的關注度不可小覷,當行業(yè)的諸多現象集中呈現在這一舞臺時,觀者會更加敏感地發(fā)覺到問題,認為“天工獎”已不復當初,甚至問題重重。究竟是“天工獎”發(fā)生了變化?還是行業(yè)“格局”發(fā)生了變化?“天工獎”舉辦十五年,每一屆獲獎作品都經過層層遴選產生的,如今更是從全國各地十余個賽區(qū)的五六千件作品中選出五百件送至北京市進行最終評比,在這五百件中,僅十五件左右拔得頭籌,獲得金獎,比例為百分之三。“天工獎”的公正性、專業(yè)性.公益性、嚴肅性、包容性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十五年來,“天工獎”堅持由同一組織機構操持、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舉辦,用同一標準嚴格評定;十五年始終如一的堅持非營利性,這些都是大家看重“天工獎”的原因所在。“天工獎”沒有變,那變的究竟是什么?是行業(yè)格局發(fā)生了改變,這種改變正是大家所看到的問題。究竟格局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值得大家慢慢感悟。對2016年的“天工獎”,有客觀的褒獎、善意的批評、惡意的宣泄,這些都是很正常的。這些評論平息過后,我們應該明白“天工獎”只是一個展示的舞臺?!疤旃お劇背霈F的問題,呈現的是行業(yè)的問題,我們應該更多地去剖析行業(yè)問題,找到解決辦法,而非簡單地詬病“天工獎”。正如“青山肥沃,松柏繁茂;青山枯敗,松柏蕭條”。十五年堅持公正、嚴肅、包容、專業(yè)、非盈利的性質奠定了“天工獎”公平評選的底氣與信心。無論行業(yè)如伺變化,“天工獎”從未改變,始終是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