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教育/教材/教輔外語英語讀物心理學史(原書第2版)

心理學史(原書第2版)

心理學史(原書第2版)

定 價:¥85.00

作 者: (美)埃里克·希雷
出版社: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111601494 出版時間: 2018-07-01 包裝:
開本: 頁數(shù):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心理學史(原書第2版)》按時間順序,論述了推動心理學思想和學科發(fā)展的社會背景、重要人物及其思想、生活和所屬理論學派。本書作者重視多樣性和跨文化、跨學科視角,探討了心理學在美德奧之外的國家和地區(qū)的發(fā)展,如中國、俄羅斯、日本和印度等。本書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每一章節(jié)均配備了適量的知識檢測和網(wǎng)絡學習資料。心理學史(原書第2版)文獻豐富,內(nèi)容翔實。除此之外,作者在書中還配了許多圖表和人物照片,讓讀者直觀地了解心理學史的相關知識。

作者簡介

暫缺《心理學史(原書第2版)》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目  錄 Contents \n
前言 \n
致謝 \n
第1章 理解心理學的歷史 / 1 \n
1.1 緒言 / 2 \n
1.1.1 我們研究什么 / 2 \n
1.1.2 重復的主題 / 3 \n
1.2 四類心理學知識 / 3 \n
1.2.1 科學知識 / 4 \n
1.2.2 大眾信念 / 6 \n
1.2.3 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觀 / 6 \n
1.2.4 法律知識 / 7 \n
1.2.5 四類知識的互動 / 8 \n
1.3 社會與心理學史 / 9 \n
1.3.1 資源 / 9 \n
1.3.2 社會氣氛 / 10 \n
1.3.3 學術傳統(tǒng) / 10 \n
1.4 心理學史學 / 12 \n
1.4.1 同行評議 / 12 \n
1.4.2 爭議的必然影響 / 13 \n
1.4.3 社會地位、社會名望和權力 / 14 \n
1.4.4 克服選擇性注意:性別和種族 / 15 \n
1.5 理解心理學的歷史 / 17 \n
1.5.1 誤導性標簽 / 17 \n
1.5.2 碎片化和標準化 / 17 \n
第2章 早期的心理學知識 / 20 \n
2.1 人類文明早期的心理學知識 / 22 \n
2.1.1 美索不達米亞 / 22 \n
2.1.2 古埃及 / 23 \n
2.2 希臘文明中的心理學知識 / 23 \n
2.2.1 早期的靈魂概念 / 23 \n
2.2.2 認知 / 27 \n
2.2.3 情緒和需求 / 28 \n
2.2.4 人類心理的生物學基礎 / 29 \n
2.2.5 異常癥狀 / 30 \n
2.2.6 關于健康與道德行為的觀點 / 31 \n
2.2.7 評價希臘人的影響 / 32 \n
2.3 印度和中國的心理學知識:非西方心理學傳統(tǒng)的介紹 / 32 \n
2.3.1 印度教傳統(tǒng) / 32 \n
2.3.2 生命輪回 / 33 \n
2.3.3 思維和行為 / 33 \n
2.3.4 佛教傳統(tǒng) / 34 \n
2.3.5 自我 / 35 \n
2.3.6 中國的儒家思想和心理學觀點 / 36 \n
2.3.7 整體論與和諧 / 37 \n
2.4 第一個千年之交的心理學知識 / 38 \n
2.4.1 羅馬人:哲學與科學中的心理學知識 / 38 \n
2.4.2 早期基督教傳統(tǒng):靈魂的不朽 / 39 \n
2.4.3 罪疚和罪惡的心理基礎 / 40 \n
2.5 中世紀盛期知識的進一步發(fā)展(11世紀~?14世紀) / 41 \n
2.5.1 基督教神學:恢復亞里士多德的聲譽 / 41 \n
2.5.2 早期阿拉伯和伊斯蘭文明中的心理學觀點 / 42 \n
2.6 評價 / 44 \n
2.6.1 不要高估差異 / 45 \n
2.6.2 精神傳統(tǒng)內(nèi)積累的知識是有價值的 / 45 \n
2.6.3 歐洲和亞洲的哲學家有“獨特思想”嗎 / 45 \n
第3章 千年中期轉(zhuǎn)型階段的心理學:15世紀至18世紀末 / 48 \n
3.1 15世紀晚期至18世紀末的轉(zhuǎn)型 / 50 \n
3.1.1 文藝復興 / 50 \n
3.1.2 宗教改革 / 51 \n
3.1.3 科學革命 / 51 \n
3.2 千年中期的心理學:人們知道些什么 / 52 \n
3.2.1 科學知識 / 52 \n
3.2.2 宗教基礎和民間的知識 / 55 \n
3.3 學者及其理論的影響 / 57 \n
3.3.1 認識論:理解心理經(jīng)驗 / 57 \n
3.3.2 勒內(nèi)·笛卡兒:理性思考者和笛卡兒傳統(tǒng) / 59 \n
3.3.3 貝內(nèi)迪克特·斯賓諾莎的一元論 / 61 \n
3.3.4 戈特弗里德·威廉·萊布尼茨的單子論 / 62 \n
3.3.5 托馬斯·霍布斯的唯物主義和經(jīng)驗主義 / 62 \n
3.3.6 約翰·洛克的經(jīng)驗主義和自由主義 / 63 \n
3.3.7 喬治·貝克萊的唯心主義和經(jīng)驗主義 / 64 \n
3.3.8 發(fā)展中的英國經(jīng)驗主義:大衛(wèi)·休謨 / 65 \n
3.3.9 發(fā)展中的聯(lián)想主義:大衛(wèi)·哈特萊 / 67 \n
3.3.10 連接理性主義和經(jīng)驗主義:伊曼努爾·康德 / 68 \n
3.4 法國的唯物主義與啟蒙運動 / 69 \n
3.4.1 保羅-亨利·西里的唯物主義 / 69 \n
3.4.2 孔狄亞克的感覺主義 / 70 \n
3.4.3 拉·美特利的機械主義 / 71 \n
3.4.4 伏爾泰和盧梭的道德與社會發(fā)展 / 72 \n
3.5 評價 / 72 \n
3.5.1 社會氛圍的變化 / 72 \n
3.5.2 個體成為關注的焦點 / 73 \n
3.5.3 知識依然主要靠猜測 / 73 \n
3.5.4 宗教觀點依然占主導 / 73 \n
3.5.5 知識維護的社會秩序 / 73 \n
第4章 實驗室里的心理學 / 76 \n
4.1 19世紀的變遷 / 78 \n
4.1.1 資源和基礎設施 / 78 \n
4.1.2 19世紀的社會環(huán)境 / 78 \n
4.1.3 19世紀的學術傳統(tǒng) / 78 \n
4.1.4 人們對心理了解多少:概覽 / 79 \n
4.2 生理學和哲學:兩個學術流派 / 82 \n
4.2.1 精神哲學的影響 / 82 \n
4.2.2 生理學的影響 / 83 \n
4.3 早期心理學中的測量 / 85 \n
心理時間的測量 / 85 \n
4.4 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 / 88 \n
4.4.1 德國有利的社會環(huán)境 / 88 \n
4.4.2 馮特在德國創(chuàng)建了一個實驗室 / 88 \n
4.4.3 美國的實驗室:對比一覽 / 90 \n
4.4.4 德國和美國以外的實驗室 / 91 \n
4.5 在實驗室里:尋求自己身份的心理學 / 93 \n
4.5.1 威廉·馮特的觀點 / 93 \n
4.5.2 馮特同時代人提出實證心理學 / 96 \n
4.5.3 構(gòu)造主義在美國 / 98 \n
4.5.4 美國心理學會:開端 / 99 \n
4.6 評價 / 101 \n
4.6.1 一條不容易的道路 / 101 \n
4.6.2 來自實證研究的推動 / 101 \n
4.6.3 一個集體的創(chuàng)造 / 102 \n
4.6.4 心理學實驗室和組織 / 102 \n
第5章 20世紀初的心理學與大眾社會 / 104 \n
5.1 社會和文化景觀 / 106 \n
5.1.1 現(xiàn)代大眾社會 / 106 \n
5.1.2 社會氛圍的變化 / 106 \n
5.2 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進展及其對心理學的影響 / 108 \n
5.2.1 科學探索 / 108 \n
5.2.2 功利主義和實用主義 / 109 \n
5.2.3 更多的心理學家成為實踐者 / 109 \n
5.3 作為一門科學學科的心理學 / 110 \n
5.3.1 人們所知道的:科學知識 / 110 \n
5.3.2 大眾信念 / 110 \n
5.3.3 價值觀 / 110 \n
5.3.4 法律知識 / 111 \n
5.4 機能主義心理學:聯(lián)結(jié)個體與社會環(huán)境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