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價:¥110.00
作 者: | (美)莉薩·博林 等 |
出版社: |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
叢編項: | |
標 簽: | 暫缺 |
ISBN: | 9787111602774 | 出版時間: | 2018-08-01 | 包裝: | 平裝 |
開本: | 16開 | 頁數(shù): | 440 | 字數(shù): |
譯者序
前 言
引 言
◇ 案例學習
中學教育的階層差別 \ 2
第1章 科學指導課堂教學實踐 \ 4
1.1 教學如同決策 \ 4
1.2 教育心理學:科學 \ 6
1.3 教育心理學:課堂教學實踐 \ 9
本章小結(jié) \ 13
如何閱讀一項案例研究? \ 13
第一部分 個體發(fā)展
◇ 案例學習
兒童早期:愛哭的孩子 \ 16
小學:小團體 \ 17
初中:籃球明星 \ 18
高中:偷竊、欺騙和打架 \ 19
第2章 發(fā)展的背景 \ 21
2.1 布朗芬布倫納的生態(tài)
系統(tǒng)論 \ 21
2.2 家庭環(huán)境 \ 22
2.3 同伴背景 \ 26
2.4 擴展環(huán)境 \ 29
本章小結(jié) \ 31
?案例學習? 反思與評估 \ 32
第3章 社會性發(fā)展 \ 33
3.1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會理論 \ 33
3.2 同一性 \ 36
3.3 了解自我 \ 39
3.4 社會能力 \ 40
本章小結(jié) \ 43
?案例學習? 反思與評估 \ 43
第4章 情緒發(fā)展 \ 45
4.1 什么是情緒 \ 45
4.2 情緒和個人成就 \ 47
4.3 應(yīng)用:情緒智力教學 \ 51
本章小結(jié) \ 53
?案例學習? 反思與評估 \ 54
第5章 道德發(fā)展 \ 56
5.1 道德推理的認知發(fā)展 \ 56
5.2 親社會行為 \ 59
5.3 攻擊行為 \ 61
5.4 應(yīng)用:促進道德發(fā)展 \ 62
本章小結(jié) \ 65
?案例學習? 反思與評估 \ 65
?第二部分 發(fā)展中的學習者?
?◇ 案例學習??
兒童早期:防火安全 \ 68
小學:課題匯報晚會 \ 69
初中:青蛙 \ 70
高中:代課老師 \ 72
第6章 大腦與發(fā)展 \ 74
6.1 大腦的相關(guān)研究 \ 74
6.2 大腦的結(jié)構(gòu)和功能 \ 76
6.3 大腦的發(fā)展 \ 77
6.4 學習時的大腦活動 \ 80
6.5 應(yīng)用:大腦研究如何指導教學 \ 81
本章小結(jié) \ 84
?案例學習? 反思與評估 \ 85
第7章 認知發(fā)展 \ 86
7.1 認知發(fā)展的建構(gòu)主義理論 \ 86
7.2 在認知發(fā)展方面的問題:皮亞杰和維果斯基 \ 92
7.3 應(yīng)用:有效教學的建構(gòu)主義原則 \ 93
本章小結(jié) \ 95
?案例學習? 反思與評估 \ 95
第8章 語言發(fā)展 \ 97
8.1 理解語言習得 \ 97
8.2 語言技能的發(fā)展 \ 99
8.3 應(yīng)用:在課堂中促進語言發(fā)展 \ 104
本章小結(jié) \ 105
?案例學習? 反思與評估 \ 106
?第三部分 學習理論?
?◇ 案例學習??
兒童早期:掐 \ 110
小學:無聊的學生 \ 111
初中:自習室 \ 112
高中:通融 \ 113
第9章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 \ 115
9.1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假設(shè) \ 115
9.2 經(jīng)典性條件作用論 \ 116
9.3 操作性條件作用論 \ 118
9.4 應(yīng)用:應(yīng)用行為分析 \ 121
本章小結(jié) \ 124
?案例學習? 反思與評估 \ 124
第10章 社會認知理論 \ 126
10.1 社會認知理論的假設(shè) \ 126
10.2 觀察學習 \ 127
10.3 學習中的個人因素 \ 129
10.4 應(yīng)用: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和自我調(diào)節(jié) \ 131
本章小結(jié) \ 132
?案例學習? 反思與評估 \ 132
第11章 信息加工理論 \ 134
11.1 信息加工理論的假設(shè) \ 134
11.2 信息加工的三階段模型 \ 135
11.3 教學中的應(yīng)用 \ 142
本章小結(jié) \ 144
?案例學習? 反思與評估 \ 145
?第四部分 認知過程?
?◇ 案例學習??
兒童早期:空氣 \ 148
小學:關(guān)于海盜的閱讀 \ 149
初中:華盛頓總統(tǒng) \ 151
高中:我不理解 \ 152
第12章 元認知 \ 154
12.1 什么是元認知以及為什么元認知很
重要 \ 154
12.2 關(guān)于元認知的特別案例 \ 156
12.3 影響元認知使用和發(fā)展的因素 \ 158
12.4 應(yīng)用:學習策略 \ 158
本章小結(jié) \ 164
?案例學習? 反思與評估 \ 165
第13章 技能和知識的遷移 \ 166
13.1 什么是遷移以及遷移的意義 \ 166
13.2 我們真的將所學的知識遷移了嗎 \ 168
13.3 應(yīng)用:如何促進遷移 \ 170
本章小結(jié) \ 175
?案例學習? 反思與評估 \ 175
第14章 批判性思維和問題解決 \ 177
14.1 思維技能和傾向 \ 177
14.2 批判性思維 \ 179
14.3 問題解決 \ 183
14.4 應(yīng)用:傳授問題解決策略 \ 184
本章小結(jié) \ 186
?案例學習? 反思與評估 \ 187
?第五部分 動 機?
?◇ 案例學習??
兒童早期:任務(wù)表 \ 190
小學:寫作障礙 \ 191
初中:復(fù)習數(shù)學 \ 193
高中:考試成績 \ 194
第15章 行為理論 \ 196
15.1 行為主義對動機的定義 \ 196
15.2 獎勵學生的學習 \ 198
15.3 表揚學生的學習 \ 200
15.4 當活動本身成為一種獎勵 \ 202
本章小結(jié) \ 204
?案例學習? 反思與評估 \ 205
第16章 認知理論 \ 207
16.1 動機的認知理論 \ 207
16.2 動機的發(fā)展和文化差異 \ 212
16.3 應(yīng)用:如何提高學生的動機 \ 216
16.4 嚴重的動機問題 \ 218
本章小結(jié) \ 220
?案例學習? 反思與評估 \ 221
第17章 自我理論 \ 223
17.1 自我效能感理論 \ 223
17.2 自我價值理論 \ 227
17.3 自我決定理論 \ 229
17.4 自我理論的整合 \ 232
本章小結(jié) \ 234
?案例學習? 反思與評估 \ 235
?第六部分 課堂管理與教學?
?◇ 案例學習??
兒童早期:毛毛蟲圈 \ 238
小學:生態(tài)系統(tǒng) \ 239
初中:課堂安全 \ 241
高中:拒絕換衣服 \ 242
第18章 創(chuàng)設(shè)富有成效的學習環(huán)境 \ 244
18.1 物理環(huán)境 \ 244
18.2 行為規(guī)范和期望 \ 249
18.3 創(chuàng)建積極的人際關(guān)系氛圍 \ 252
本章小結(jié) \ 257
?案例學習? 反思與評估 \ 258
第19章 理解和管理學生行為 \ 259
19.1 學生不良行為的界定 \ 259
19.2 行為管理的一般方法 \ 262
19.3 如何處理特殊的不良行為 \ 266
本章小結(jié) \ 270
?案例學習? 反思與評估 \ 270
第20章 教學:應(yīng)用行為、認知和建構(gòu)的視角 \ 272
20.1 教學計劃 \ 273
20.2 行為主義教學方法 \ 273
20.3 認知學習論教學法 \ 275
20.4 建構(gòu)主義教學法 \ 276
本章小結(jié) \ 280
?案例學習? 反思與評估 \ 281
第21章 分組實踐 \ 282
21.1 按能力分組 \ 282
21.2 合作性學習 \ 286
21.3 應(yīng)用:最佳實踐 \ 288
本章小結(jié) \ 291
?案例學習? 反思與評估 \ 292
?第七部分 個體差異?
?◇ 案例學習??
兒童早期:字母P的一天 \ 294
小學:獵豹、獅子和美洲豹 \ 295
初中:數(shù)學問題 \ 296
高中:NSS \ 297
第22章 智力 \ 299
22.1 智力的定義 \ 299
22.2 智力的測量:IQ \ 302
22.3 生理、社會和文化問題 \ 304
22.4 應(yīng)用:課堂上的智力理論 \ 308
本章小結(jié) \ 309
?案例學習? 反思與評估 \ 310
第23章 天才和創(chuàng)造性 \ 312
23.1 天才和創(chuàng)造性:他們僅僅只是聰明嗎 \ 312
23.2 天才 \ 313
23.3 創(chuàng)造性 \ 317
本章小結(jié) \ 320
?案例學習? 反思與評估 \ 321
第24章 認知障礙 \ 323
24.1 當前班級里的認知障礙 \ 323
24.2 智力障礙 \ 325
24.3 特殊學習障礙 \ 327
本章小結(jié) \ 334
?案例學習? 反思與評估 \ 335
第25章 情緒、社交和行為障礙 \ 337
25.1 班級中的情緒、社交和行為障礙 \ 337
25.2 障礙的特征 \ 340
25.3 應(yīng)用:干預(yù) \ 345
本章小結(jié) \ 347
?案例學習? 反思與評估 \ 348
?第八部分 課堂測評?
?◇ 案例學習??
兒童早期:動物園 \ 352
小學:寫作天賦 \ 353
初中:評估的自選?模式 \ 354
高中:創(chuàng)新的評估?策略 \ 356
第26章 學生學習評估 \ 358
26.1 什么是評估 \ 358
26.2 評估的規(guī)劃 \ 360
26.3 課堂評估信息的交流 \ 362
本章小結(jié) \ 366
?案例學習? 反思與評估 \ 367
第27章 測驗的編制和使用 \ 368
27.1 高質(zhì)量課堂測驗的特點 \ 368
27.2 編制一份測驗藍圖 \ 371
27.3 編制測驗題目 \ 372
27.4 測驗分析和修訂 \ 378
本章小結(jié) \ 379
?案例學習? 反思與評估 \ 379
第28章 表現(xiàn)性評估 \ 381
28.1 評估的寬泛視角 \ 381
28.2 表現(xiàn)性評估的制定 \ 383
28.3 表現(xiàn)性評估的評分 \ 385
28.4 表現(xiàn)性評估的優(yōu)勢與不足 \ 388
本章小結(jié) \ 389
?案例學習? 反思與評估 \ 390
?第九部分 標準化測驗?
?◇ 案例學習??
兒童早期:入園準備 \ 392
小學:測驗中的勇氣 \ 393
初中:教師在作弊嗎 \ 394
高中:SAT成績 \ 395
第29章 標準化測驗和成績 \ 397
29.1 標準化測驗的類型 \ 397
29.2 測量的基本概念 \ 401
29.3 測驗分數(shù)的類型 \ 403
29.4 好測驗的特征 \ 404
本章小結(jié) \ 407
?案例學習? 反思與評估 \ 407
第30章 標準化測驗中的問題 \ 409
30.1 高風險測驗及其責任 \ 409
30.2 應(yīng)用:幫助高危學生 \ 413
30.3 測驗公平與測驗偏見 \ 415
30.4 教師資格與執(zhí)照 \ 416
本章小結(jié) \ 418
?案例學習? 反思與評估 \ 418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