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考古90年來,發(fā)現(xiàn)了豐富的殷商文化遺存,大型宮殿建筑、王陵、甲骨刻辭、青銅器和玉器等冠絕當時。但出土*多、富于變化的遺物是陶質類器物,構成了殷墟文化豐富而多彩的多樣性特點。這里在學界研究的基礎上,就這類文物的發(fā)現(xiàn)與研究作回顧、總結和思考。殷墟考古始于1928年10月,主要工作由前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主持,1937年因抗日戰(zhàn)爭中斷。1950年以來,主要由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后隸屬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安陽隊在當時劃定的殷墟重點保護區(qū)、安陽市文物工作隊(后改為安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殷墟外圍長期從事殷墟考古,發(fā)掘、出土了大量殷墟文物,其中出土*多的是陶質類文物。這是殷墟考古人90年來辛勤工作,發(fā)掘、研究和保護殷墟這個中國古代文化遺產的重要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