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羅特小說集》第五卷,收入羅特的長篇小說《約伯記》。小說主人公門德爾·辛格是生活在東歐小城的虔誠猶太人,全家人靠辛格教希伯來語經書辛苦度日。Z小的兒子梅努西姆不僅生來就患有癲癇病,而且一直處于癡呆失語的狀態(tài)。大兒子參軍后,二兒子逃到美國,辛格夫婦之后攜女兒也移民到美國。隨著一戰(zhàn)的爆發(fā),不幸接踵而至,二兒子在戰(zhàn)場喪生,辛格的妻子突然離世,女兒也發(fā)瘋進了精神病院。辛格的命運如《S經》里的約伯一樣,經受著災難的考驗。在他放棄了對上帝的敬畏和信仰,行尸走肉般地活著并打算返回家鄉(xiāng)時,奇跡發(fā)生了——小兒子梅努西姆突然出現在眼前,他不再是那個患有癲癇病的癡呆,而是成了一位優(yōu)雅迷人的年輕音樂家。 在這部小說中,羅特用詩一般深邃雋永的筆觸,在《S經·約伯記》的史詩映照下,將猶太人在20世紀的命運和生活以及他們的精神世界予以深刻呈現。羅特的《約伯記》敘述的雖然是特殊歷史環(huán)境下一個小人物的命運,但它所展示的迷惘、尋找、悲愴和堅持卻是人類所共通的。整部小說猶如一部感人至深的樂曲,在詩意而沉著的節(jié)奏推進下,涌動著地下暖流般的人文關懷和深切悲憫,在語言的洗練和敘事的純熟上也達到了羅特小說的D峰,實為20世紀文學史上不可多得的經典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