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水田”是清代大規(guī)模出現于西南地區(qū)的一種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其主要特點是于年秋收之后,及時翻耕整地,積蓄水源于田內并做好精細化的管理,以備來年春季插秧之用;通常冬水田分為兩類,一類是僅保本田用水;另一類除保障本田用水之外,還為其他鄰近干田提供水源補給,此類冬田又名“腰堰”(水深及腰)“連田堰”(田堰合一),其深度通常為70厘米以上。冬水田在西南地區(qū)均有分布,但以四川的冬水田具有典型性。冬水田分布的地域特點雖以丘陵、山地為主,但平原地區(qū)亦有之。本書對以下五個問題做深入討論:其一,對存在爭議的冬水田起源問題進行新探討。其二,全面梳理四川冬水田的發(fā)展脈絡、澄清其演變趨勢。其三,討論冬水田相關的農業(yè)技術。其四,全面討論冬水田變化的動因。其五,試論冬水田未來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