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塑教學是雕塑學科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它的教學宗旨不僅在于教會學生掌握塑造對象表象的幾個招數,而且更應該深層次地教他們怎么看雕塑,如何做雕塑。乍一看,雕塑真是簡單易學的一種手藝。雕,就是減去的意思;塑,則是加上去的意思。一加一減,便是雕塑的基本方法。相比素描、油畫等很多兄弟藝術,雕塑方面的技法書籍真是少得可憐,曾經看過一些教學生怎樣做雕塑的書也是側重講述應該怎樣雕與塑。但如果雕塑真的這么容易,對于想成為雕塑家的學生來說當然是一種幸運了。然而雕塑之所以被稱為藝術,就是因為它是藝術家通過一定的造型手段并融人自己的情感、思想、精神等因素而做出的有審美意義和審美價值的創(chuàng)造。也就是說必須含有精神與情感內涵的雕塑,才算是藝術品。《泥塑·雕塑語言》作為雕塑學的基礎教材,我們編著的出發(fā)點是以具象寫實雕塑為基礎,以東西方雕塑實例分析為主線,以現當代的各種雕塑現象為參照,對泥塑教學中涉及的各階段、各環(huán)節(jié)進行較為系統(tǒng)的介紹。該教材以雕塑課程必須掌握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為重點,注重對學生正確形體空間觀察方法與塑造能力的提高。同時貫穿全書的不僅是著眼于雕塑一般規(guī)律性與技法教學的闡釋,也關注雕塑精神內涵及藝術家所要表現的主觀意圖,注重從泥塑基礎向雕塑藝術本身更為廣闊的視域的引導和轉換,凸現雕塑藝術的特點:其中對雕塑藝術的現代性的研究,反映出雕塑的當代特征及對雕塑發(fā)展走向的探索,體現出教的特點與學的因素,為學生高年級及以后的雕塑藝術創(chuàng)作提示了思考與探索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