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國內外有關知識產權保護和民族創(chuàng)新的理論、筆者以往和新實踐及研究成果,《知識產權:文化傳統(tǒng)與民族創(chuàng)新(英文版)》對中美兩國在知識產權保護與創(chuàng)新關系的文化根源,特別是兩國在版權糾紛的解決方案方面,進行了質化實證研究?!吨R產權:文化傳統(tǒng)與民族創(chuàng)新(英文版)》的研究重點是關于中美版權法的異同、國人對知識產權的保護特別是對盜版問題的認知、美國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對中國所施加的霸權壓力、中國針對其壓力所進行的智慧博弈,以及政府在數字信息化時代所應扮演的角色。本研究的理論指導框架由知識產權保護與創(chuàng)新、霸權與應對策略、理性行為與文化變遷,以及社會、國家與市場和政府角色等理論組成。主要研究方法包括田野調查、深度訪談和文本闡釋。其中田野指中美知識產權爭議的現實和傳統(tǒng)市場與網絡盜版現象;深度訪談包括兩個時間段,接受訪談的136位人士來自全國各地的各行各業(yè);一手文本資料包括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發(fā)布的29份年度特別301報告和美國知識產權界針對政府制定網絡知識產權保護和創(chuàng)新政策的150份建議報告。通過對中美版權法的比較,對136人訪談記錄的主題分析,以及對29份年度特別301報告和150份政策建議報告的文本分析,本研究發(fā)現,中美版權法的共同點是既保護版權持有人的權利,又保障社會持保護版權持有人的權利不能超過集體和國家的利益。第二,美國版權持有人的道德權利,除視覺作品外,不在版權法保護之列,而中國版權持有人的道德權利,即聲譽和公眾利益往往大于其經濟利益。最后,司法是美國解決版權糾紛的途徑,而在中國除了法律途徑外,還有行政與協(xié)商兩種渠道。依據創(chuàng)新理論和研究發(fā)現,筆者認為,要解決中美版權爭議好采用階段式策略,而非美方強加的“一刀切”模式,且事實證明階段式策略已經初見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