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聽祖輩講天圓地方、孟母三遷、愚公移山等故事,也聽到巷尾農夫講一些屬于他們的故事。這些故事讓人聽得津津有味,故事總是那么吸引人,主人公總是那樣生動有趣,夢想總是那樣神奇美好,外祖母那里的神話總讓人回味……后來,隨著時間的增長和閱歷的提升,這些故事讓我回味,激勵和影響著我的童年乃至整個人生。家庭是記憶開始的地方,是一個人成長歲月中出發(fā)的起點。家庭是生命的搖籃,一個人的性格、品德和選擇的人生道路,無不打上深深家庭的烙??;家庭是孩子的首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首位老師。家庭教育對一個人來說,既是啟蒙教育,也是終身教育。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關乎一個人一生的命運和幸福。作為一名農村長大的人,我從個人的人生道路和生活感悟中獲得了密切體會。這里就借機談談個人的幾點拙見,以作為對家教追夢人的傾情支持。建立和諧的家庭人際關系。“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良好的家庭人際關系,是孩子終生受用的財富。在家庭中,夫妻關系、婆媳關系、兄弟姐妹關系對孩子性格品質形成有著很大的關系。首先,作為父母必須尊重、孝敬老人,對待兄弟姐妹要寬容和幫助,夫妻之間要理解和信任,只有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孩子才可能獲得穩(wěn)定、溫暖的家庭幸福,并從中學習到友愛與善良、關心與信任。其次,要讓孩子尊敬長輩、孝敬父母?,F在不少孩子心中只有自己,沒有他人,只知道接受愛,不知道愛別人,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家庭內部的關系問題,它是關系到道德情感和怎樣做人的大事。應該讓孩子從小就懂得知恩必報,增強孩子對父母,對家庭的義務感和責任感,從而培養(yǎng)起對祖國、對人民的責任感和義務感。創(chuàng)設民主的家庭氛圍。好鋼是煉出來的。出色的孩子,健康的性格是培養(yǎng)出來的。種子發(fā)芽需要空氣、陽光和水,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家庭民主的氛圍,平等、尊重,是家庭民主的生命所在。因此,在家庭中必須尊重孩子,創(chuàng)設民主的家庭氛圍,把孩子當作平等的人看待。尊重他的想法,認真聆聽他的意見,哪怕其意見是幼稚、不成熟的,要對孩子充滿信任,相信他的上進心、相信他的是非判斷。面對孩子的不當看法,像對成年朋友一‘樣,闡明其道理,表達自己的關心和愛護。當孩子犯錯誤時,更要表現出家長的民主性,允許孩子申辯自己的行動理由和自己的感受,在聽清楚后再進行理智的幫助和教育,在這個時候,純發(fā)泄性的責備和帶侮辱性的謾罵,是父母形象的“自損”,絕不會獲得任何教育的收獲。只有這樣,在民主的家教氣氛中孩子的自立意識才會隨之誕生,親情教育是實施家庭教育的前提基礎。以“嚴格”促其全面發(fā)展。嚴格,并不乏愛。天下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疑的。愛而不會愛,比不愛更可悲,因為沒有什么比以良好的出發(fā)點引出截然不一樣的結果更痛苦的,而當這一切不可彌補和挽回時,那份內疚、自責、懊悔必是一生的痛苦。家長對孩子的愛,不能只是自己情感表達的需要,自己宣泄了,也就滿足了,這種愛,也是一種教育行為,是父輩對孩子成長的情感投資。在很大程度上,還是孩子完成某些任務的動力和督其執(zhí)行的外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