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壩溪土家花燈大體上分為正戲、耍戲和結尾三個部分。正戲就是除參廟后每晚必定表演的劇目,耍戲就是根據(jù)主人的熱情程度和時間長短來安排的劇目。正戲有《出場燈兒》《穿花兒》《開財門》《送金銀》《掛牌》《講春》《辭神》《打蓮花鬧》《請四神》《掃蕩》《推船》和《回場燈》等10多種,且每一種正戲中又有數(shù)十個片段,如《穿花兒》和《開財門》中就各有20來個小片段。耍戲分《三仙慶壽》《采茶》《撤席》《封燈兒》《張哨子打魚》《阮小伙舂碓》《武王造反》《保娘望干女》《奴豆回門》《啄雀》和《下鄉(xiāng)客》等100多個劇目。后壩溪花燈隊至少有20人,主要包括掌壇師1人、穿燈隊員3~6人,唐二1~3個,情妹l~3人,茶頭老嘴1人,鑼、鼓、缽、打溜子等樂器隊員3~5名,閑雜人員l~2個?;舯硌菀粓龃蟾判枰?~2個小時。筆者是地地道道的后壩溪土家人,兒時就跟在大人們的屁股后頭看花燈,有時還幫大人們敲鑼打鼓和幫腔合唱。少年時也能哼一些簡單的調子,時間久了,自然被花燈燈頭吸收進了燈班,成了八角弟子。直到2010年春節(jié)花燈會上,后壩溪花燈協(xié)會決定將筆者作為后壩溪土家花燈新一代掌壇師候選人進行重點培養(yǎng),并由掌壇師呂高能(法名呂法全)坐橋請執(zhí),給筆者取法名呂法民。其目的就是期望筆者能把后壩溪土家花燈的傳承重任接在肩上,將花燈老藝人們心中的花燈記憶整理出來,繼續(xù)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