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1章 緒論
1.1 概述
1.2 研究現(xiàn)狀
1.2.1 國外研究現(xiàn)狀
1.2.2 國內研究現(xiàn)狀
1.3 本書主要內容
參考文獻
第2章 理論基礎
2.1 突變理論基礎
2.1.1 勢函數(shù)
2.1.2 初等突變
2.2 初等突變理論基礎
2.2.1 折疊突變
2.2.2 尖點突變
2.2.3 燕尾突變
2.2.4 蝴蝶突變
2.2.5 雙曲臍點突變
2.2.6 橢圓臍點突變
2.2.7 拋物臍點突變
2.2.8 突變理論的評價方法
2.3 初等突變理論的應用
2.4 小結
參考文獻
第3章 基于風險可接受水平的洪災綜合風險突變社會評價模型
3.1 概述
3.2 風險社會評估的基本組成及定量表示方法
3.2.1 人員死亡風險
3.2.2 經濟風險
3.2.3 環(huán)境風險
3.2.4 潛在風險
3.3 可接受風險水平(閾值)
3.3.1 概述
3.3.2 風險可接受水平的確定方法
3.4 基于突變理論的洪災風險社會評估方法
3.5 應用實例
3.6 小結
參考文獻
第4章 基于供需平衡分析的水資源安全閾值突變模型及應用
4.1 概述
4.2 天津市需水量預測
4.2.1 生活需水量
4.2.2 生態(tài)環(huán)境需水量
4.2.3 工業(yè)需水量
4.2.4 農業(yè)需水量
4.2.5 總需水量
4.3 天津市安全閾值推求
4.3.1 行業(yè)保證率法
4.3.2 尖點突變法
4.3.3 方法比較
4.4 天津市水資源安全保障對策研究
4.4.1 保證最小需水量的供給,優(yōu)化水資源配置
4.4.2 控制天津市水資源安全的影響因子,建設節(jié)水型社會
4.4.3 多渠道開源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
4.4.4 構建資源節(jié)約型和環(huán)境友好型社會
4.5 小結
參考文獻
第5章 基于水量水質耦合的區(qū)域水資源安全閾值分析及應用
5.1 概述
5.1.1 區(qū)域水資源安全閾值概念
5.1.2 區(qū)域水資源安全閾值研究內容
5.1.3 區(qū)域水資源水質水量統(tǒng)籌優(yōu)化配置
5.2 基于水質水量耦合的區(qū)域水資源優(yōu)化配置
5.2.1 水資源分區(qū)、水源及用水戶的確定
5.2.2 模型目標的確定
5.2.3 模型約束條件
5.2.4 模型求解算法
5.3 區(qū)域水資源安全閾值分析的尖點突變理論模型
5.3.1 尖點突變模型
5.3.2 變量確定與分析
5.3.3 模型建立
5.3.4 水資源安全閾值確定方法
5.4 應用實例
5.4.1 天津市水資源現(xiàn)狀
5.4.2 天津市水資源優(yōu)化配置
5.4.3 天津市水資源安全閾值研究
5.4.4 天津市水資源安全管理對策
5.5 小結
參考文獻
第6章 水資源安全預警系統(tǒng)分析
6.1 天津市水資源預警指標體系的建立
6.1.1 水資源安全預警系統(tǒng)
6.1.2 預警指標體系建立原則
6.1.3 天津市水資源供需平衡分析
6.1.4 預警指標的確定
6.1.5 預警指標體系的確定
6.2 天津市水資源安全預警模型的突變點分析
6.2.1 斜率變點分析法
6.2.2 突變點的求解
6.2.3 突變點分析
6.3 天津市水資源安全預警系統(tǒng)
6.3.1 集對分析理論簡介
6.3.2 水資源安全預警的警限
6.3.3 水資源安全預警的警度
6.3.4 預警控制方案
6.4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7章 基于投入產出分析的跨流域調水工程受水區(qū)水資源優(yōu)化配置突變模型及應用
7.1 概述
7.2 基于投入產出分析的跨流域調水工程受水區(qū)水資源優(yōu)化配置突變模型
7.2.1 跨流域調水工程受水區(qū)水資源供需平衡突變模型
7.2.2 受水區(qū)水資源投入產出分析優(yōu)化配置模型
7.2.3 基于費用分析法的補償標準制定
7.3 實例研究
7.3.1 研究對象概況
7.3.2 北京受水區(qū)水資源供需平衡突變模型
7.3.3 基于投入產出分析的北京市水資源優(yōu)化配置模型
7.3.4 基于費用分析法的北京受水區(qū)補償標準制定
7.4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1 供水量曲線突變點計算表
附錄2 需水量曲線突變點計算表
附錄3 人口總數(shù)曲線突變點計算表
附錄4 工業(yè)總產值曲線突變點計算表
附錄5 國內生產總值曲線突變點計算表
附錄6 北京市2010年各部門用水系數(shù)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