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志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二、本志依據國務院《地方志工作條例》,遵循實事求是原則,詳今略古,記述白馬鎮(zhèn)自然、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歷史與現狀,反映1949年后經濟社會發(fā)展成就,力求思想性、科學性、資料性相統一。三、本志斷限上限力求追溯事物發(fā)端,下限斷至2010年,部分內容適當下延。四、本志以事業(yè)分類,橫排豎寫,采取述、記、志、傳、圖、表、錄諸體,以志為主體,卷首以總述概括白馬全貌,大事記隨后,專志部分采用篇、章、節(jié)、目結構,章下統設無題序,節(jié)下視情況設無題小序。反映全鎮(zhèn)總貌的圖照置于卷首,反映章內容的表隨文設置。五、為反映時代特色,本志設白馬鎮(zhèn)、共和鄉(xiāng)、縣茶葉實驗場、合并后的白馬鎮(zhèn)四篇。為體現地方特色,“江蘇南京白馬國家現代農業(yè)科技園”單獨設一章。六、本志中專有名稱一般使用全稱,少數名稱較長,使用頻率高的,在其首次出現時使用全稱,括注簡稱,再次出現時使用簡稱,如“中國共產黨白馬鎮(zhèn)委員會”簡稱“鎮(zhèn)黨委”“白馬鎮(zhèn)人民政府”簡稱“鎮(zhèn)政府”,凡未用全稱的省、市、縣分別指江蘇省、南京市、溧水縣,凡未冠屬地的村,均指境內村。七、本志人物章,設人物傳略、知名人士、革命烈士、先進人物四節(jié),人物傳略堅持“生不列傳”原則,主要收錄革命戰(zhàn)爭年代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作出杰出貢獻的故人。知名人士主要收錄白馬籍全國知名文化、科技人士及戰(zhàn)斗英雄。人物表收錄革命烈士(以犧牲時間先后為序),國務院及省、市表彰的勞動模范、先進人物(以表彰時間先后為序)。附錄主要收錄白馬境內民俗文化內容,不設時間段限。上述內容均放在合并后白馬鎮(zhèn)記述。八、本志清代及以前紀年用朝代年號,民國時期用民國紀年,并在其后括注公元紀年,1949年4月,采用公元紀年?!?0年代”直至“90年代”,均指20世紀。九、本志統計數據,以縣統計局編印的統計年鑒資料為準,少數采用有關部門核實的數據。十、本志資料主要來自溧水縣檔案局檔案資料,其次為1985年收集的鄉(xiāng)志資料、各時期報刊資料、2013年始各承編單位整理核實的史實資料,亦有少量社會調查資料及知情人提供的口碑資料,為節(jié)省篇幅,不注明出處。十一、縣以上政府歷年批準白馬經濟社會建設的各類文號,不標明出處。十二、本志的行文采用現代規(guī)范語體文,數字、標點符號、計量單位用法遵照國家對公開出版物的有關規(guī)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