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詩學:話本小說藝術與審美特性研究》以古代話本小說為研究對象,探討話本小說的藝術和審美特性。話本小說作為明清之際的通俗小說其產生具有非常復雜的時代背景,除了時代經濟等客觀因素之外,還與源遠流長的“說話”藝術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時代經濟和人文環(huán)境為“說話”藝術的“書面化”及其傳播提供了基礎,而“說話”藝術長期形成的藝術形式為話本小說文本敘述方式的形成起到了關鍵的作用。正是“說話”藝術形式的交流性形成特性和話本小說對“說話”口頭藝術的“寫/讀”交流方式的書面化改造,構成了話本小說特有的內置“擬書場”的敘述格局。以此為基礎,話本小說的“交流性,對其文本藝術形式和審美特性具有強大的塑造作用,使話本小說從文本的藝術形式到審美都具有了這種特性,可以說,話本小說核心的藝術和審美特性是“交流性”。這種“交流性”通過話本小說的文體、結構、情節(jié)、文化敘事模式和意識形態(tài)特征等等各方面表現出來,并由此構筑了話本小說交流詩學系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