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洛-龐蒂/悅·讀人生·哲學》以梅洛.龐蒂各個不同時期的著作為線索,按照著作的時間以及梅洛一龐蒂的生平經歷為順序,為讀者展開論述了他的核心主體思想,使讀者能夠準確把握其富有啟發(fā)性和包蘊性的思想。奠里斯·梅洛-龐蒂(Maurice Merleau-Ponty,1908-1961),法國存在主義哲學家。畢業(yè)于巴黎高師,并先后任教于巴黎高師、索邦大學、法蘭西學院等。著有《知覺現象學》《行為的結構》等。梅洛-龐蒂在知覺現象學上對胡塞爾進行了繼承和發(fā)展,認為所有意識都是知覺意識,提出知覺為先理論,認為知覺是主動的,是向真實世界——胡塞爾所謂“生活世界”——原初開啟。知覺為先即是經驗為先,因為處在知覺覆蓋下的是一個動態(tài)和建設性的空間。他還對各種藝術類型也都給予了關注,以現象學方法關注非表象的東西,試圖分析和建立對于藝術的規(guī)范性標準。梅洛-龐蒂在存在主義盛行年代與薩特齊名。他的《知覺現象學》和薩特的《存在與虛無》-起被視作法國現象學運動的奠基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