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社會科學信息與知識傳播信息時代的哲學新問題

信息時代的哲學新問題

信息時代的哲學新問題

定 價:¥89.00

作 者: 肖峰 著
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20348829 出版時間: 2020-03-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307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信息時代由信息技術所造就,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提出了許多新的哲學問題,成為哲學發(fā)展的持續(xù)動力?!缎畔r代的哲學新問題》將歷史與現(xiàn)實的視野相結合,在梳理信息技術發(fā)展改變哲學方式的歷史線索之基礎上,重點就當代信息技術所提出的本體論、實踐哲學、認識論、歷史唯物主義和社會與人的發(fā)展方面的新問題加以探討,展示了信息革命背景下哲學研究的新圖景。

作者簡介

  肖峰,華南理工大學和江西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科學技術哲學;主持和完成多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和省部級項目,獲得教育部、北京市和廣東省的多項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出版《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從哲學看符號》《技術發(fā)展的社會形成》《現(xiàn)代科技與社會》《高技術時代的人文憂患》《哲學視域中的技術》《信息主義:從社會觀到世界觀》《信息技術哲學》《信息的哲學研究》等專著20余部;在《中國禮會科學》《哲學研究》《馬克思主義研究》等刊物上發(fā)表學術論文和理論文章300余篇,其巾有80余篇次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以及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轉載或摘轉。

圖書目錄

導論 信息方式與哲學方式
一 信息方式與哲學方式的協(xié)同演變
二 傳播視角的信息方式與哲學方式
三 使用某種媒介就是在形成某種哲學
第一章 信息時代與哲學新視野、新形態(tài)、新問題
一 信息主義與哲學新視野
二 信息技術哲學與哲學新形態(tài)
(一)崛起中的信息技術哲學
(二)技術哲學的當代分支形態(tài)
(三)信息技術哲學的意義
三 信息文明與哲學研究的新對象、新問題
(一)信息文明進入哲學視野
(二)信息文明中包含的哲學關系
(三)信息文明內蘊的哲學新問題
(四)走向哲學研究并產生哲學意義
第二章 信息時代的本體論新問題
一 從技術的實在性到信息技術的實在性問題
(一)關于技術的實在性問題
(二)信息技術與實在性問題
二 虛擬實在的本體論問題
(一)作為“存在”的虛擬實在
(二)虛擬實在的數(shù)字建構
(三)虛擬實在感
(四)虛擬實在與實在論
(五)虛擬實在與認識論和價值論
三 “互聯(lián)”對哲學聯(lián)系觀的豐富與發(fā)展
(一)從互聯(lián)到互在:一種新的存在論
(二)從新的聯(lián)系方式到新的聯(lián)系觀
(三)互聯(lián)與價值論問題
(四)像重視“信息”“計算”一樣重視“互聯(lián)”
第三章 信息時代的實踐概念與實踐方式新問題
一 信息型實踐與實踐的含義問題
二 實踐過程的分化:信息時代人類實踐的信息化
(一)實踐活動的結構及其三種行動
(二)實踐過程的三次分化
(三)實踐過程的分化與人類實踐的信息化
三 作為哲學范疇的延展實踐
(一)延展實踐的哲學界定及其與傳統(tǒng)實踐的區(qū)別
(二)腦控型延展實踐的技術特征及知行接口問題
(三)延展實踐與延展認知
(四)延展實踐的哲學意義
四 實踐哲學視域中的中國信息化道路問題
(一)跨越發(fā)展的實踐哲學
(二)融合發(fā)展的實踐哲學
(三)由大到強的實踐哲學
(四)兩種信息文明協(xié)調發(fā)展的實踐哲學
第四章 信息時代的認識論新問題
一 信息時代認識論研究的新走向
二 認識論:從自然化到技術化
(一)從自然化到技術化的認識過程
(二)自然化與技術化的認識論研究
(三)三重關系中的自然化與技術化
三 信息、信息技術與信息認識論
(一)信息與信息認識論
(二)信息技術與信息認識論
(三)僅有信息認識論是不夠的
四 讀心的技術進路及其哲學問題
(一)讀心的人文進路及其理論闡釋
(二)讀心的技術進路之興起
(三)技術化讀心的若干哲學問題
五 信息技術時代的三大認識論悖論
(一)數(shù)據(jù)悖論
(二)知識悖論
(三)認識能力悖論
第五章 信息時代的歷史唯物主義新問題
一 社會子形態(tài):信息時代社會形態(tài)多樣性的重要視角
(一)當代社會形態(tài)的多樣性
(二)同一形態(tài)內部的不同子形態(tài)
(三)不同維度復合而成的子形態(tài)
二 信息資本與當代社會形態(tài)
(一)資本的信息化與信息的資本化
(二)信息資本家
(三)信息資本主義
三 信息社會主義:概念與問題
(一)信息社會主義的標志
(二)信息社會主義與信息資本主義的區(qū)別
(三)若干有待研討的問題
四 信息悖論與社會制度問題
(一)信息時代與信息悖論的突顯
(二)信息悖論與社會制度的深刻關聯(lián)
(三)解決信息悖論的制度路徑
第六章 信息社會與人的發(fā)展問題
一 信息時代技術與勞動者關系的演變
(一)技術和勞動者的一般關系
(二)手工工具與古代社會——勞動者支配技術
(三)機器與近代資本主義——技術支配勞動者
(四)機器人與現(xiàn)代社會主義——勞動者重新支配技術
(五)技術和社會制度的其他組合對技術與勞動者關系的影響
二 科學技術與人的尊嚴:對“深藍”戰(zhàn)勝卡斯帕羅夫的思考
(一)尊嚴及其類型
(二)科學技術對尊嚴的復雜效應
(三)回歸到工具的本來意義
(四)尊嚴的喪失與獲得
三 人的數(shù)字化發(fā)展與人學新課題
(一)何為“人的數(shù)字化發(fā)展”?
(二)人的數(shù)字化發(fā)展的意義
(三)人的數(shù)字化發(fā)展所引發(fā)出的人學新問題
四 信息文明與共享發(fā)展的內在關聯(lián)
(一)共享:信息文明的邏輯延伸
(二)信息文明時代共享發(fā)展的社會意義
(三)共享發(fā)展在信息文明中的價值觀升華
五 人工智能時代“工作”含義的哲學探析
(一)軟工作:人工智能時代人類工作的新方式
(二)技術發(fā)展與工作方式的演變
(三)軟工作的哲學意義
(四)結束語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