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社會科學語言文字漢字中的農耕文化

漢字中的農耕文化

漢字中的農耕文化

定 價:¥58.00

作 者: 李毅強 著
出版社: 中國農業(yè)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109236066 出版時間: 2020-02-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 389 字數:  

內容簡介

  漢字是勞動的產物,漢字又是中國精神的凝煉。漢字讓我們了解先民長期在大自然中的生存環(huán)境和生命形態(tài),漢字讓我們觸摸到了中華農耕深厚的文脈!數千年來,從圖畫文字,到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草書、行書、楷書,漢字的形體雖多有變異,但又一脈相承,一禾一耒、一桑一麻,古漢字不僅蘊含和保留著豐富的農耕信息和發(fā)展痕跡,而且創(chuàng)造、記錄了輝煌的農耕文明,它們是中國農業(yè)發(fā)展的活化石。《漢字中的農耕文化》將農耕文明分為采集和漁獵、原始農業(yè)的墾荒種植、農耕的生產對象、耕種農具和農業(yè)排灌等幾方面,用典型漢字的形成去透視農耕文化,探源中國古代漢字的創(chuàng)制與農耕文化的關系,對于我們了解中國農業(yè)的發(fā)生和發(fā)展歷程,了解中華農耕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書中選用與節(jié)氣相關的《古詩》和《農諺》,著力展現(xiàn)古漢字與農耕文化背后的故事。使廣大讀者特別是青少年在學書法、寫漢字,懂漢字和愛漢字的同時,感知先民高度的智慧和豐富的文字想象力,讓大家懂得,糧食的來之不易以及珍惜糧食和勞動價值的重要性。

作者簡介

暫缺《漢字中的農耕文化》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編者的話
引言
第一部分 古漢字蘊涵著智慧和極為豐富的文化信息
一、中國漢字的六種造字法
二、中國漢字字體的形成
三、中國漢字變革與字體演變
四、中國漢字的特點
第二部分 采集和漁獵
一、采集
二、漁獵
第三部分 從古漢字的創(chuàng)制看我國原始農業(yè)的墾荒現(xiàn)象
一、焚荒墾土
二、先有打獵后有耕田而食
三、住不遷徙
四、制作適應各種用途的陶器
五、地界的產生
六、劃分田界
七、刨地種谷
第四部分 從古漢字的創(chuàng)制看我國古代農耕的生產對象
一、“谷”與“稼”
二、我國古代主要的農作物——五谷
三、“民以食為天”,而食,只能從農耕而來
四、古漢字蘊含著我國古代農耕生產中的“春生夏長,秋獲冬藏”
五、古漢字“果”“?!薄奥椤钡茸值膭?chuàng)制,透視我國古代所種植的其他農作物
第五部分 從古漢字的創(chuàng)制看我國古代墾荒耕種農具及發(fā)展
一、石斧是原始農業(yè)開辟耕地時的重要農具
二、古漢字展現(xiàn)我國古代農耕生產工具的演變
三、從古漢字構形看我國古代其他生產工具
四、從古漢字“筐”“馱(馱)”的創(chuàng)制,看我國古代運輸工具
五、從古漢字“升”“斗”的創(chuàng)制,看我國古代稱量(器)工具
六、從古漢字“籠(籠)”的構形,看我國古代飼養(yǎng)工具
七、從古漢字“笠”“衰”的創(chuàng)制,看我國古代勞動保護工具
第六部分 從井、溝、渠、堤等字看我國古代農業(yè)排灌技術
第七部分 古漢字字形中的古代“六畜”
一、家禽
二、“六畜”
附錄 詠廿四節(jié)氣詩
參考文獻
結束語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