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論
一 研究緣由
二 相關研究的回顧與述評
三 研究路徑及理論
四 研究方法
五 框架內容
章 當前建水紫陶的生產制作及使用概況
節(jié) 進入碗窯村
第二節(jié) 紫陶登場
第三節(jié) 生產地及生產組織類型
第四節(jié) 工藝流程
第五節(jié) 陶器類型及使用
第二章 孕育技藝的粗陶瓦貨瓷器業(yè)
節(jié) 從蒜臼、瓦擦與腌菜罐說起——粗陶業(yè)的形成與發(fā)展
第二節(jié) 昔日的龍窯與青花瓷——曾經輝煌的制瓷業(yè)
第三節(jié) 記憶中的臨安瓦貨——回歸謀生之道
第三章 工藝創(chuàng)生與風格成熟
節(jié) 紫陶誕生——細陶煙斗子的發(fā)明
第二節(jié) 風格漸成——紅陶花瓶的出現及制作
第三節(jié) 日益成熟——紅陶汽鍋的誕生及演變
第四章 國家體制下的“工藝美術陶”
節(jié) 從陶器社到工藝美術陶廠(1954~1977年)
第二節(jié) 工藝美術陶廠中的“美術陶”生產(1978~2002年)
第五章 泛文化時代的“紫陶”生產制作
節(jié) 制陶人的個人奮斗史(2001~2012年)
第二節(jié) 生產制作文化陶的邏輯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圖目錄
圖1-1 碗窯村局部村貌
圖1-2 碗窯村村落局部圖(含部分紫陶制作及銷售調查點)
圖1-3 建水工藝美術陶廠廢墟
圖1-4 某企業(yè)中紫陶汽鍋生產
圖1-5 家庭式作坊制陶局部
圖1-6 個人工作室局部
圖1-7 制泥
圖1-8 拉坯
圖1-9 書法與繪畫
圖1-10 刻花與填泥
圖1-11 修坯與裝窯
圖1-12 磨光
圖1-13 店中陳列的各類紫陶器
圖2-1 瓦擦、腌菜罐與擂臼
圖3-1 清晚期紫陶煙斗
圖3-2 殘?zhí)麩煻罚ㄍ醵ㄒ粫嫞?br />圖3-3 王定一制作的陶印
圖3-4 向逢春制作的汽鍋
圖4-1 1956年入社成員
圖4-2 手工拉制汽鍋坯體的步驟
圖4-3 改良后的紫陶汽鍋
圖4-4 工藝美術陶廠生活陶與美術陶產量變化趨勢
圖4-5 90年代工藝美術陶廠生產的部分紫陶產品
圖4-6 七頭壺
圖5-1 過街樓與金火會
圖5-2 張師傅裝窯與燒窯
圖5-3 楊師傅陶器作坊內部平面圖
圖5-4 楊師傅家親屬關系
圖5-5 2003年紫陶茶壺制品
圖5-6 2012~2013年紫陶制品
圖5-7 浮雕茶壺
圖5-8 浮雕汽鍋
圖5-9 繪畫書法師類型對應陶器產品結構
圖5-10 建水吹雞
圖5-11 打磨拋光茶壺
圖5-12 “文化的”與“技藝的”二元差異關系
圖5-13 (拉制)粗陶與(拉制)紅陶的差異
圖5-14 拉坯師傅與書畫師社會地位與身份的差異
圖5-15 刻填、燒成、磨光與文化的差異
圖5-16 建水紫陶生產制作場域
表目錄
表1-1 碗窯村2010年經濟數據統(tǒng)計
表4-1 工藝美術陶廠日用陶與美術陶產量
表5-1 建水紫陶主要制作及生產者構成
表5-2 老張師傅家制作一把茶壺的部分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