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自然科學自然科學總論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及變化:冰凍圈變化及其影響研究(精)

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及變化:冰凍圈變化及其影響研究(精)

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及變化:冰凍圈變化及其影響研究(精)

定 價:¥268.00

作 者: 趙林,盛煜
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030581334 出版時間: 2019-05-01 包裝:
開本: 頁數: 字數:  

內容簡介

  《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及變化/冰凍圈變化及其影響研究》將青藏高原多年凍土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基于多年來對青藏高原多年凍土方面的研究成果,系統(tǒng)地總結和介紹了多年凍土及其變化過程,并重點闡述了活動層水熱特征和多年凍土相關特征的變化過程及其模擬?!肚嗖馗咴嗄陜鐾良白兓?冰凍圈變化及其影響研究》緊扣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及其變化這一主題,主要內容包括多年凍土國內外研究的新進展和趨勢、研究的重點區(qū)域和數據獲取方法、多年凍土分布特征、活動層水熱特征、多年凍土溫度和厚度、多年凍土地下冰和碳儲量及其碳源匯效應等,以及結合模型對多年凍土水熱過程及其變化進行模擬。《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及變化/冰凍圈變化及其影響研究》利用長期野外考察、定位觀測試驗的成果,突出理論結合實際,系統(tǒng)總結了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及其變化與氣候、環(huán)境等相互作用的新研究成果和進展,為中國冰凍圈科學研究尤其是青藏高原多年凍土研究提供參考?!肚嗖馗咴嗄陜鐾良白兓?冰凍圈變化及其影響研究》可供高校地理學專業(yè)學生、凍土學專業(yè)研究人員、冰凍圈科學研究人員,以及寒區(qū)大氣、生態(tài)和水文等相關方面的科研和技術人員使用和參考。

作者簡介

暫缺《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及變化:冰凍圈變化及其影響研究(精)》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總序一
總序二
前言
第1章 緒論
1.1 多年凍土研究的進展與趨勢
1.1.1 多年凍土空間分布與特征調查和研究
1.1.2 多年凍土基本信息的獲取方法
1.1.3 多年凍土水熱過程及模擬
1.2 青藏高原多年凍土研究歷史及面臨的挑戰(zhàn)
1.2.1 青藏高原多年凍土研究歷史
1.2.2 青藏高原多年凍土研究存在的主要問題
1.3 本書的結構和主要內容
第2章 研究區(qū)域與方法
2.1 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區(qū)的地質背景及氣候、地理特征
2.1.1 青藏高原的地質背景
2.1.2 青藏高原的氣候特征
2.1.3 植被特征
2.1.4 土壤特征
2.2 野外調查及數據
2.2.1 調查區(qū)概況
2.2.2 植被調查數據
2.2.3 土壤剖面數據
2.2.4 多年凍土垂直地層剖面數據
2.2.5 多年凍土下限物探調查數據
2.2.6 活動層厚度物探調查數據
2.3 監(jiān)測網絡及監(jiān)測數據
2.3.1 青藏高原多年凍土監(jiān)測網絡概述
2.3.2 綜合氣象監(jiān)測
2.3.3 活動層水熱變化監(jiān)測
2.3.4 多年凍土溫度監(jiān)測
2.4 遙感及空間數據
2.4.1 基礎空間數據
2.4.2 遙感產品及再分析資料
2.4.3 空間數據適用性評價
第3章 多年凍土分布
3.1 典型調查區(qū)多年凍土發(fā)育特征及分布
3.1.1 溫泉調查區(qū)
3.1.2 改則調查區(qū)
3.1.3 西昆侖調查區(qū)
3.1.4 阿爾金調查區(qū)
3.1.5 西大灘調查區(qū)
3.1.6 祁連山大通河源區(qū)
3.1.7 祁連山疏勒河上游區(qū)
3.2 青藏高原主要道路沿線多年凍土發(fā)育特征及分布
3.2.1 青藏公路沿線
3.2.2 214國道沿線
3.2.3 308省道沿線
3.2.4 219國道沿線
3.3 高原多年凍土分布與制圖
3.3.1 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制圖研究綜述
3.3.2 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分布及驗證
3.3.3 多年凍土溫度分布
3.4 小結
第4章 多年凍土區(qū)地表水熱過程特征
4.1 地表能量平衡過程
4.1.1 地表能量收支過程的監(jiān)測計算
4.1.2 地表能量閉合率
4.1.3 地表能量通量的季節(jié)變化
4.1.4 多年凍土區(qū)與季節(jié)凍土區(qū)地表能量平衡過程對比
4.1.5 多年凍土區(qū)晴天日地表能量通量變化
4.2 多年凍土區(qū)地表參數與活動層水熱參數
4.2.1 多年凍土區(qū)地表參數特征
4.2.2 活動層熱力學參數及其參數化
4.2.3 地表積雪特征及參數化方案
4.3 多年凍土區(qū)陸面過程的模擬研究
4.3.1 陸面過程模型在高原多年凍土區(qū)的改進
4.3.2 基于CoupleModel在高原多年凍土區(qū)的水熱過程模擬
4.4 多年凍土區(qū)地表能量通量的空間分異規(guī)律
4.5 小結
第5章 活動層的水熱特征
5.1 活動層凍融過程中的溫度變化規(guī)律
5.1.1 凍融過程中的溫度變化特征
5.1.2 活動層的凍融過程
5.2 活動層凍融過程土壤水分變化規(guī)律
5.2.1 凍融過程中活動層的未凍水含量變化
5.2.2 凍融過程中活動層的水分遷移
5.3 活動層凍融過程中水熱耦合變化規(guī)律
5.3.1 土壤水分垂直運動對活動層熱狀況的影響
5.3.2 凍融過程中水熱耦合運移特征
5.3.3 活動層內部的相變
5.4 活動層厚度的空間分布
5.4.1 活動層厚度的空間分布
5.4.2 活動層的影響因子
5.5 小結
第6章 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厚度
6.1 多年凍土厚度的確定方法
6.1.1 鉆探
6.1.2 地溫梯度法
6.1.3 物探
6.2 多年凍土厚度的影響因素
6.2.1 多年凍土厚度與地質、地熱
6.2.2 多年凍土厚度與地形、地貌及地表狀況
6.2.3 多年凍土厚度與水體
6.3 多年凍土厚度分布
6.3.1 多年凍土厚度概況
6.3.2 典型區(qū)多年凍土厚度
6.3.3 多年凍土厚度空間分布
6.4 小結
第7章 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地下冰
7.1 地下冰分類和影響因素
7.2 青藏高原地下冰的區(qū)域分布特征
7.2.1 溫泉調查區(qū)
7.2.2 西昆侖調查區(qū)
7.2.3 改則調查區(qū)
7.2.4 阿爾金調查區(qū)
7.2.5 青藏公路沿線地下冰特征
7.3 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區(qū)地下冰儲量估算
7.3.1 青藏高原地下冰估算研究現(xiàn)狀及資料來源
7.3.2 青藏高原不同沉積類型中地下冰含量分析
7.3.3 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區(qū)地下冰
7.4 小結
第8章 多年凍土區(qū)碳儲量及其源匯效應
8.1 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區(qū)淺表層有機碳氮的分布
8.1.1 有機碳和總氮的含量和分布
8.1.2 有機碳和總氮分布的環(huán)境決定因子
8.2 淺表層有機碳氮組分特征和季節(jié)動態(tài)
8.2.1 幾種植被類型下的土壤碳氮的組分特征
8.2.2 活性有機碳和活性氮的季節(jié)動態(tài)變化
8.3 多年凍土區(qū)的表層有機碳和總氮儲量估算
8.3.1 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區(qū)土壤有機碳和總氮估算的研究進展
8.3.2 基于野外探坑數據的儲量計算
8.4 溫室氣體季節(jié)動態(tài)及源匯效應
8.4.1 溫室氣體季節(jié)動態(tài)及源匯效應
8.4.2 多年凍土退化對溫室氣體排放的潛在影響
第9章 多年凍土水熱過程與變化數值模擬
9.1 多年凍土區(qū)活動層變化
9.2 多年凍土溫度變化
9.2.1 多年凍土溫度的年變化
9.2.2 多年凍土地溫年際變化
9.2.3 多年凍土溫度變化的模擬
9.3 多年凍土變化預估
9.3.1 資料與方法
9.3.2 21世紀不同排放情景下青藏高原陸地多年凍土的時空變化
第10章 結論與展望
10.1 結論
10.2 展望
10.2.1 活動層中水分特征的監(jiān)測與研究
10.2.2 多年凍土活動層中的水熱耦合機制研究
10.2.3 多年凍土變化及其氣候效應
參考文獻
附表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