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股文,又稱八比文、四書文、時文、經義、制義、制藝等,是明清兩代通過考試來選拔官員(即科舉)的一種文體。這種文體兼有經義、注疏、古文與詩賦的各種特點。其用于科舉考試對當時社會的穩(wěn)定、政治儒家化、文化的普及、人才的選拔、社會階層的流動等起到了巨大作用。八股文自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飽受各界的指責與批判,可以說,到了今天,廣大民眾已經十分陌生。但是,在明清兩朝,讀書人的主業(yè)是參加科舉考試,明清時期寫“文章”專指寫“八股文”,而不是寫其他文體的文章,明清時期的絕大多數(shù)政治家、文學家、歷史學家、經濟學家等都是來自八股科考。因此,了解八股文的歷史淵源、文體價值、形制結構、是非存廢等十分必要;恢復其真實面目,剔除其糟粕,光大其精華,古為今用,也是一件有意義的大好事。這正是《八股文述聞》寫作的要旨與內容,全書包括八股文概述、八股文的文題、八股文的是非多與科考的痛苦磨難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