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哲學智慧的“無用之用”
何謂智慧?
“智”“慧”的來源
智慧與知識
智慧的“大”“老”“慢”“空”
哲學就是“愛智慧”
愛智慧的philosophy
密涅瓦的貓頭鷹總是在黃昏起飛
“無用之用”
轉換思維的角度,使我們免于偏執(zhí)
拓展視野的廣度,使我們免于狹隘
決定思想的深度,使我們免于膚淺
增加生命的厚度,使我們免于單薄
影響生活的態(tài)度,使我們免于麻木
哲學智慧與我們
存在:尋找失落的本真
存在與本真
本真與精神
本真與自然
從沉淪中解脫
存在與時間
逝者如斯夫
存在因時間而凸顯
向死而在
存在與創(chuàng)造
薩特:存在先于本質
尼采:賦予生命以意義
自我:斯芬克斯之謎
認識你自己
俄狄浦斯的故事
逃避自我
我到哪兒去了
自我的分裂與融合
人是理性的存在物
人的本質是意志
本我、自我、超我
自我的叛逆與回歸
真假美猴王
海上飄流的少年
我是誰?
孤獨:亦是風雨亦是晴
孤獨:被拋的在世
人是偶然的存在
人是單獨的存在
人是過程的存在
孤獨:外在與內在
孤獨的靈魂
尼采:遠離人類和時間六千英尺
梵高:麥田里的流浪者
屈原:蘇世獨立,橫而不流
魯迅:我獨自遠行
孤獨的心境
莊子:獨與天地精神相往來
陶淵明: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海德格爾:黑森林中的思者
梭羅:我不比瓦爾登湖更孤獨
孤獨:心靈的花園
孤獨是自我確證的重要途徑
孤獨是思想創(chuàng)造的強大動力
孤獨是藝術美感的豐沛源泉
孤獨是善良愛心的有效催化
孤獨是豐富內心的深層寶庫
豐富的安靜
詩意: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詩意讓人的展現更加完整
生活在別處
生命通過藝術而自救
歌以詠志
詩意讓人的精神更加豐富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靈魂因詩意而高貴
詩意喚醒心中的春天
詩意讓人的心靈更加自由
美是自由的象征
逍遙游
思是詩的土壤,詩是思的翅膀
詩意讓人的靈魂更有所依
我們的精神家園
人,詩意地棲居
夢中的橄欖樹
眼前的茍且與遠方的詩意
茍且與“詩和遠方”并不矛盾
詩和遠方絕不是指更高檔的物質享樂
愛情:像霧像雨又像風
哲學家的愛情
哲學家的幸福愛情
哲學家的落寞愛情
哲學家的奇葩愛情
愛情是什么
愛情與情欲
愛情與占有
愛情與喜歡
愛情辯證法
愛情中的正能量與負能量
愛情中的感性與理性
愛情中的自私與無私
愛情中的主體與客體
幸福:敢問路在何方
幸福之謎
幸福是主觀感受還是客觀存在?
幸福是否有低級和高級之分?
幸福的本質究竟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
幸福之難
理想與現實的矛盾
感性與理性的矛盾
短暫與長遠的矛盾
有限與無限的矛盾
幸福之路
幸福一定與靈魂有關
痛苦是通向幸福的有效路徑
善于感受生活的過程
走自己的路,珍惜自己的幸福
把握眼前的幸福,追求更高的幸福
真理:走出認識的洞穴
洞穴假象
柏拉圖的“洞穴隱喻”
培根的“四假象說”
楚門的世界
人人皆在洞中
經驗的局限
感官的錯覺
傳統(tǒng)的束縛
權威的控制
走出認識的洞穴
實踐
轉身
出洞
去蔽
虛心
價值:善與美的追求
真理尺度與價值尺度
真理尺度與價值尺度的區(qū)別
真理尺度與價值尺度的統(tǒng)一
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
價值理想與價值堅守
價值觀的作用
蘇格拉底之死
康德的名言
先秦諸子的追求
有一種春藥叫“成功學”
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
愛因斯坦的懊悔
傳統(tǒng)文化中的科學與人文
無所不在的人文氣息
文化:世界因你而有意義
文化及其作用
何謂文化?
文化是人之為人的“意義”所在
文化與政治經濟相互交融
文化軟實力是綜合國力的重要體現
優(yōu)秀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家園
文化的發(fā)展和演進
文化的先進與落后
文化模式
文化進步的終標準
文化演進的大致路徑
文化的內核與外顯
文化的近價值與遠價值
文化的民族性與世界性
歷史:重重迷霧的背后
歷史發(fā)展中的客觀規(guī)律性與人的主觀能動性
人生無常VS生死有命
偶然與必然的辯證統(tǒng)一
社會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
歷史的合力
歷史發(fā)展中的個人與群眾
得民心者得天下
歷史人物是歷史事件的引領者
歷史人物不能悖逆歷史潮流
普通人物同樣不可忽視
歷史發(fā)展中的革命與改良
“打天下”與“治天下”
改革并不比革命更容易
歷史發(fā)展中的大時代與小時代
“大時代”的大舞臺
“小時代”的小確幸
一個時代,應該有它的高度
自由:想說愛你不容易
自由的追求與探尋
萬類霜天競自由
消極自由與積極自由
存在即自由?
得似浮云也自由
自由的難題
主觀自由與客觀自由
個人自由與社會和諧
個體自由與集體自由
從必然王國到自由王國
有了魔戒就自由嗎?
自由意味著責任
自由是對必然的認識和對客觀世界的改造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