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科記》始于唐代,為記錄歷次科舉相關內容的專書,然宋代之前的諸種《登科記》均散逸殘缺。清人徐松從大量文獻中選取科舉材料,依據年代先后,編排中舉者姓名名錄、科舉考試相關詔書,以及應舉者詩文等內容,撰成三十卷的《登科記考》。同時徐氏又多加考按,以現科舉制度興廢及人物概貌。是書為研究唐五代文學、歷史、政治、社會等方面的重要參考資料。徐松之后,又有大量新材料、新研究出現。《登科記考補正》以中華書局點校本《登科記考》為底本,在保留原書風貌的基礎上,又作了大量補正工作:一是根據近些年出土與整理的碑志等新材料增補有關唐五代科舉的名錄及資料;二是結合新近考證研究成果訂正徐松的錯誤;三是酌情增加關于科舉的詩文、筆記、史料等內容。新增補的科舉著錄人數凡一千五百多人,已超過徐松《登科記考》人數的一半,洵為研究唐五代文史更加完備可靠的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