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論 中國電影新浪潮的理論虛構
第一節(jié) 先鋒意何為:作為思潮的新啟蒙與后現代
第二節(jié) 顛覆與整合:中國電影新浪潮的基本特征
第三節(jié) 先鋒與媚俗:大眾文化與中國電影新浪潮
第四節(jié) 無高潮變奏:中國電影新浪潮的文化反思
第一章 第五代:新電影崛起
第一節(jié) 后“文化大革命”時代的現代電影話語重建
第二節(jié) 電影語言現代化及“傷痕電影”創(chuàng)作
第三節(jié) 第五代的身份政治及現代意識
第四節(jié) 知識神話、錯位時代與黃建新電影
第五節(jié) 第五代早期電影的敘事策略和啟蒙意識
第二章 第五代:尋根與掘根
第一節(jié) 文化熱、文化反思與文化尋根
第二節(jié) 信仰的力量:田壯壯電影
第三節(jié) 民族主義視域中的第五代戰(zhàn)爭題材電影
第四節(jié) 《孩子王》《紅高梁》的夢與思
第五節(jié) 第五代尋根電影的意義與悖論
第三章 第五代:遲到的經典
第一節(jié) 城市化、市場經濟與啟蒙的終結
第二節(jié) 第五代城市電影的現代性反思
第三節(jié) 記憶的政治與第五代電影經典
第四節(jié) 啟蒙主義電影浪潮的虛構與解構
第四章 王朔與當代中國電影的文化轉型
第一節(jié) 市民社會、文化危機與大眾文化的興起
第二節(jié)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第三節(jié) 玩世現實主義與“王朔電影”的先鋒性
第四節(jié) 王朔與當代中國的文化轉型
第五章 第六代:從邊緣出發(fā)
第一節(jié) 消費時代的降臨與后革命空虛
第二節(jié) 第六代的身份政治及其影像流變
第三節(jié) “后革命”年代的青春期小史
第四節(jié) 快感的政治:第六代同性戀電影
第五節(jié) 承認的政治與第六代的邊緣影像
第六章 第六代:底層啟示錄
第一節(jié) 經濟改革的深入與社會階層的分化
第二節(jié) 賈樟柯電影與底層中國
第三節(jié) 第六代底層電影的階級意識
第四節(jié) 草根圖景:第六代電影的底層立場
第七章 第六代:多元化圖景
第一節(jié) 多元語境與后現代狀況
第二節(jié) 《鬼子來了》與無邊的后現代主義
第三節(jié) “后革命”氛圍的失憶與記憶
第四節(jié) 后現代電影思潮的虛構與解構
余論 先鋒是一種自由
參考文獻
后記
又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