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文,先秦刻石文字,因其刻石外形似鼓而得名。發(fā)現于唐初,共計十枚,高約三尺,徑約二尺,分別刻有大篆四言詩一首,共十首,計七百一十八字。內容早被認為是記敘周宣王出獵的場面,故又稱“獵碣”。宋代鄭樵《石鼓音序》之后“石鼓秦物論”開始盛行,清末震鈞斷石鼓為秦文公時物,民國馬衡斷為秦穆公時物,郭沫若斷為秦襄公時物,今人劉星、劉牧則考證石鼓為秦始皇時代作品。石鼓刻石文字多殘,北宋歐陽修錄時存四百六十五字,明代范氏天一閣藏本僅四百六十二字,今之“馬薦”鼓已一字無存。原石現藏于故宮博物院石鼓館?!蹲瓡奈娜N》收錄石鼓文拓本及吳昌碩、王福庵、吳大澂三人所書的石鼓文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