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慘世界》完全體現了雨果的人道主義理想。主人公冉·阿讓由于偷了一片面包而在牢里被關了19年,出獄后在寬大為懷的主教的感化下改過自新,改名為馬德蘭。他發(fā)財致富后樂善好施,當上了市長,并且拯救了淪為妓女的女工芳蒂娜。這時警方斷定一個小偷就是冉·阿讓,為了不連累別人他挺身而出,在承認自己的真實身份后被捕,芳蒂娜因此驚嚇而死。后來冉·阿讓利用搶救一個海員的機會假裝墜海死去得以逃脫。在經歷了無數苦難之后,他終于把芳蒂娜的私生女珂賽特撫養(yǎng)成人。小說通過對窮人所受苦難的真實描繪,對社會的黑暗和司法的不公提出了強烈的抗議,宣揚了仁慈博愛可以杜絕罪惡和拯救人類的人道主義思想。正如雨果在序言中指出的那樣:“只要因法律、習俗的緣故,存在社會頒布的定罪法令、人類文明時期人為地制造地獄,并把人類命運因素強加在神賦天命之上;只要這個世紀的三大問題—男人因貧窮而墮落,女人因饑餓而沉淪,兒童因缺乏教育而愚昧——得不到解決,像《悲慘世界》這一類的作品就一定是有用的。”唯其如此,《悲慘世界》才堪稱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典范,才具有震撼人心的藝術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