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自然科學自然科學總論當代中國道路與智慧

當代中國道路與智慧

當代中國道路與智慧

定 價:¥79.00

作 者: 何志鵬
出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20151412 出版時間: 2019-08-01 包裝:
開本: 頁數: 字數:  

內容簡介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中國在發(fā)展道路上不斷前行,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發(fā)展道路逐漸浮現在世人面前。這條道路是中國人追求民族復興的結果,體現的是中國各界人士的智慧。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應該探究這條道路的未來方向,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遵循經濟全球化的中國邏輯,落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反貧困實踐,而這一切離不開“中國學派”在學術上的努力。同時,也應該從國際法治思想、民族思維、社會審美以及數字政府治理等角度理解中國道路在未來的發(fā)展。全書共收錄了10篇文章,分別為《中國道路與“超越資本”的文明》(王慶豐)、《理論自信何以可能》(曲紅梅)、《怎樣講好中國故事》(李龍)、《經濟全球化的中國邏輯》(王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進程中的反貧困道路》(賈玉嬌)、《“中國學派”的構建與發(fā)展》(郭銳、郭婷婷)、《新時代中國國際法治思想的及實踐探析》(何志鵬)、《從民族思維模式解析中西方》(李擁軍)、《中國當代社會審美進程與審美文化反思》(梁玉水)、《后真相時代與數字政府治理的袪魅》(于君博)。

作者簡介

  何志鵬,吉林大學大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為國際法和法理學。自1998年至今,出版?zhèn)€人獨立專著7部,主編學術文集2部;合作翻譯出版著作4部;共同編著、參與撰寫專著、教材10余部,發(fā)表學術論文160余篇(含合作發(fā)表),其中有20余篇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等轉載。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社會科學報》 發(fā)表短文近10篇。

圖書目錄

001中國道路與“超越資本”的文明/王慶豐
002  一 歷史唯物主義與中國問題
026  二 關于資本的四個觀念
047  三 超越資本的文明
065理論自信何以可能/曲紅梅
066  一 我們現在具備什么樣的條件?
073  二 我們可能面臨什么樣的問題?
076怎樣講好中國故事——兼論現代“中國”的內涵及其美學理想/李龍
076  一 對建構新的文化身份的訴求
079  二 “東亞-中國”框架內“中國”問題的提出
082  三 有關現代“日本”的敘述
088  四 有關現代“中國”的敘述
093  五 當代中國文化的構成性要素
100  六 新時代的美學精神和審美理想
107  七 如何講好新時代的中國故事
114經濟全球化的中國邏輯:以亞投行為例/王達
116  一 亞投行籌建的背景與進展
122  二 中國的戰(zhàn)略考量與意圖
128  三 亞投行對于亞洲乃至全球經濟的意義
136  四 亞投行運作面臨的問題與挑戰(zhàn)
143  五 對“亞投行熱”的冷思考
150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進程中的反貧困道路/賈玉嬌
151  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與反貧困
155  二 對我國新時期反貧困實踐的總結與反思
158  三 中國社會主義實踐進程中的反貧困規(guī)律
166  四 中國反貧困理念
171  五 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相契合的反貧困戰(zhàn)略
180  六 未來中國反貧困的攻堅重點
188“中國學派”的構建與發(fā)展:學術話語和學科建設/郭銳 郭婷婷
189  一 “中國學派”的開創(chuàng):時代性命題與新時代課題
209  二 學術話語權與“中國學派”的發(fā)展
218  三 學科建設與“中國學派”的未來發(fā)展
233  四 結語
234新時代中國國際法治思想及實踐探析/何志鵬
235  一 導論
238  二 國際法治思想的中國智慧
247  三 中國國際法治思想的資源基礎
256  四 中國國際法治思想的形成
261  五 中國國際法治思想的主要維度
280  六 中國國際法治思想的實踐探索:“一帶一路”倡議
301  七 結論
304從民族思維模式角度解析中西方法律文化的差異/李擁軍
304  一 中西方民族思維模式形成的歷史性考察
309  二 對中西方法律文化差異的解析
321  三 對法律文化差異解析后的一點思考
323中國當代社會審美化進程與審美文化反思/梁玉水
324  一 美與審美:社會文明的參數,人的精神的“類能力”
329  二 當代中國社會的現代化進程與“審美化”語境
336  三 “物托邦”與唯“物”主義批判:消費主義審美文化面相之一
340  四 “新托邦”與唯“新”主義批判:消費主義審美文化面相之二
344  五 “美托邦”與唯“美”主義批判:消費主義審美文化面相之三
348  六 “樂托邦”與唯“樂”主義批判:消費主義審美文化面相之四
354  結語 感性治理與新時代社會審美文化的批判性重建
358后真相時代與數字政府治理的祛魅/于君博
361  一 數字政府治理之“魅”
365  二 后真相時代的真相
370  三 數字政府治理的祛魅
380  四 結語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