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882-1956),又名承健,字子健,號仲乾,自號鶴然居士,齋名鶴廬、稿廬、時惕廬等,江西臨川人。系清末民初著名學者、教育家、書畫家李瑞清(清道人)之侄,亦其嫡傳弟子,時稱“大小李”。光緒三十三年(1907)以優(yōu)等學業(yè)畢業(yè)于兩江優(yōu)級師范學堂手工圖畫科,次年學部考試獎授師范科舉人,宣統(tǒng)己酉(1909)撥貢,以原資內閣中書補新內閣食事,一時譽為“臨川才子”。臨川李氏乃江西書香世家,淵源深厚。李健自幼稟承家學、刻勵攻讀經史百家及詩詞文賦,其書畫受仲父李瑞清教誨尤深。于三代鼎彝、兩漢分隸、六朝碑志,晉唐至明清各朝文字書體一一精研,別其源流,窺其堂奧。篆、隸、章、真、草、行,各臻紇詣。其學古而不囿,自成高古蒼勁,神韻超逸之書風。其書尤善經營位置,字里行間參差相讓,計白當黑而得章法之妙。并深諳書畫匯通之理,嘗謂曰:“作畫不通書道,則其畫無筆;作書而不通畫理,則其書無韻。”觀其書畫,相得益彰。髫齡即習治印,刀法剛韌不拔,運刀如筆,有筆有墨。其治印,上祖甲骨鼎彝,廣涉博通金石之學,游刃于秦璽泥封之間。曾曰:“神游三代,涵泳秦漢,乃得佳耳。”又曰:“舍金石而言篆刻,非愚則妄。”故其印尤善鐘鼎碑版,于以秦漢為宗匠之文何、西泠、新安諸家之外,獨具面貌。李健也是口碑載道的教育家,初任教于湖南師范,后應邀游南洋辦學,曾任檳榔嶼師范學校校長等。其間,尚辦報傳授金石書畫等中華傳統(tǒng)文化。歸國后,先后受聘暨南大學、上海大學、大夏大學、上海法政大學、上海國學專修館、誠明文學院、上海美專等教授,并鬻書畫設帳授徒,其學生如方聞、楊之光、魏樂唐、程十發(fā)、凌云超、鄭一峯等,皆成就卓然而享譽海內外。1953年,上海成立文史研究館,李健受聘上海文史研究館首批館員,且受聘上海中國畫院首批畫師。遺著有《中國書法史》二十卷、《金石篆刻研究》《書通》《時惕廬印景》《學術思想文選》等。(劉惠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