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布爾喬亞少年(1926—1954)
一、故鄉(xiāng)普瓦捷? //002
二、外省青年在巴黎? //011
三、考取巴黎高師? //019
四、巴黎高師的師友? //025
五、哲學家的朋友? //033
六、心理學研究與拉康時代? //050
第二章
哲學浪子(1955—1970)
一、北歐與中歐的游歷? //062
二、博士論文完成時? //073
三、理性時代的瘋癲史? //082
四、在克萊蒙-費朗的日子? //091
五、《詞與物》的誕生? //101
六、從突尼斯到萬森? //109
第三章
法蘭西學院教授(1970—1984)
一、“系統(tǒng)思想史”的新教席? //126
二、對監(jiān)獄的批判性考察? //170
三、政治活動的積極參與者? //179
四、世界性的學術影響? //188
五、性經驗史? //206
六、啟蒙問題的再思考? //219
尾聲:哲人其萎,誰是????? //225
??履曜V表? //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