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藝術攝影藝術山西省河津市喪葬鑼鼓樂譜輯錄

山西省河津市喪葬鑼鼓樂譜輯錄

山西省河津市喪葬鑼鼓樂譜輯錄

定 價:¥135.00

作 者: 楊高鴿 編
出版社: 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810969710 出版時間: 2019-03-01 包裝:
開本: 頁數: 字數:  

內容簡介

  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qū)、河津市以及臨猗縣、萬榮縣、稷山縣、新絳等縣的喪葬儀式中有本村男性村民自發(fā)組織起來用清鑼鼓義務為亡者送葬的儀式環(huán)節(jié),通常在出殯前一晚祭奠儀式開始前、出殯前及下葬等儀式中演奏。這種在喪葬儀式中所演奏的清鑼鼓被稱為喪葬鑼鼓或殯葬鑼鼓、埋人鼓。其中,流傳于河津市境內的喪葬鑼鼓在用曲原則、樂隊編制、表演形式等方面較有特點。首先,在河津市喪葬儀式中演奏的鑼鼓樂通常為喪葬儀式專用,與喜慶場合所用的鑼鼓樂界限明顯;其次,以上所列的喪葬鑼鼓流傳地域中只有河津市喪葬鑼鼓用到鐃、勾鼓、勾鑼等樂器,樂隊編制形式獨特;第三,河津市喪葬鑼鼓中有一種特殊的“跑鑼”表演形式,在“跑鑼”時通常由12名手持鑼的隊員按照固定的路線跑出“珍珠倒卷簾”“龍擺尾”“五角子”(“五花”)、“六角子”(“六花”)、“八角子”(“八花”)等隊形。河津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運城市西北隅、呂梁山之南、汾河與黃河的交匯處,隸屬于山西省運城市。汾河從境內沿東西方向穿過,將河津市分為汾南與汾北兩大區(qū)域,書中提到的柴家鄉(xiāng)與小梁鄉(xiāng)位于汾河以南;陽村鄉(xiāng)、趙家莊鄉(xiāng)、樊村鎮(zhèn)、僧樓鎮(zhèn)等位于汾河以北。汾北又由于靠近汾河的河槽一帶地勢較低,河槽以北靠近呂梁山下的地勢較高,因此又分為河槽與北坡兩部分。其中城區(qū)街道辦事處、陽村鄉(xiāng)與清澗街道辦事處的部分村落位于河槽一帶,剩余幾個鄉(xiāng)鎮(zhèn)則位于北坡一帶。對河津市喪葬鑼鼓的生存情況進行的初步統(tǒng)計:至2014年,河津市轄區(qū)內有2個街道辦事處、3個鎮(zhèn)、5個鄉(xiāng)共計148個行政村。下化鄉(xiāng)位于河津北部的呂梁山上,是全市的山區(qū)鄉(xiāng)鎮(zhèn)。下化鄉(xiāng)原隸屬于鄉(xiāng)寧縣,1971年才被劃歸入河津,此地民俗風情與河津其他村落差異懸殊。下化鄉(xiāng)喪葬儀式中沒有用喪葬鑼鼓的傳統(tǒng),只有極個別村近幾年才開始受其他鄉(xiāng)鎮(zhèn)的影響開始從外村請來鑼鼓師傅學習喪葬鑼鼓。因此,本樂譜輯錄冊中未將下化鄉(xiāng)納入喪葬鑼鼓的考察范圍。除下化鄉(xiāng)外,喪葬鑼鼓在其余各鄉(xiāng)鎮(zhèn)的約125個村莊中仍在流行,各村鑼鼓樂套曲不盡相同,音樂極其豐富。本樂譜輯錄共收錄了77個村子的傳統(tǒng)喪葬鑼鼓套曲。若一些村落使用相同的鑼鼓樂套曲,在本樂譜輯錄中則只收錄其中1個村落的樂譜。為便于了解各樂器之間的配合情況,在本樂譜輯錄附錄中,作者選取了其中7個村子的傳統(tǒng)套曲用總譜加狀聲字譜的方式記譜。本樂譜包含了喪葬鑼鼓幾乎所有的傳統(tǒng)套曲,只有個別的村子沒有收錄。河津市境內的清鑼鼓樂除喪葬鑼鼓外還有其他類型,當地將清鑼鼓樂按使用范圍分為殯喪、迎神賽會(廟會)與社火三種類型。迎神賽會的廟會上所演奏的鑼鼓也被稱為上廟鑼鼓。上廟鑼鼓與社火鑼鼓都屬于“喜慶”的性質與喪葬鑼鼓相對。20世紀90年代,當地開始興起了一種“新式鑼鼓”。與傳統(tǒng)的鑼鼓樂相比較,這種鑼鼓樂特點表現在:一,新式鑼鼓是以獲取報酬為目的而組織在一起的,所以這種鑼鼓樂隊被稱為“商業(yè)鑼鼓隊”;第二,新式鑼鼓隊所演奏的鑼鼓樂曲的性質與“迎神賽會”鑼鼓(上廟鑼鼓)及社火鑼鼓相同。演奏曲目有如下幾類:(1)將當地代表性鑼鼓樂中的精彩段落拼湊改編而成的作品,如陽村鄉(xiāng)三遷鑼鼓隊的《黃河怒吼》《喜迎新春》《迎春鑼鼓》《百花爭艷》《戰(zhàn)鼓催春》;河津市樊家莊鑼鼓隊《普天同慶》《滿堂紅》;太陽村鑼鼓隊的《龍飛鳳舞》《萬馬奔騰》《花鼓曲》等。(2)外地一些較有名氣的鑼鼓樂曲目,如絳州鼓樂《秦王點兵》、臨汾;陜西韓城《黃河行鼓》《黃河魂》。從這些標題來看,商業(yè)鑼鼓隊的鑼鼓樂曲目主要以展現氣勢龐大、喜慶熱鬧的氣氛為主。另外,由干商業(yè)鑼鼓隊本身的營利性質,使他們更加注重對曲目的改革與搜集、學習新曲目,常將各地的精彩鑼鼓段落吸收到樂曲中,因此這一類鑼鼓樂曲目具有較強的變異性。本冊樂譜輯錄曲目的選錄以傳統(tǒng)喪葬鑼鼓套曲為主。然而,由于清澗街道辦事處地處山西鋁廠附近,該辦事處所轄的多數村莊的村民都在廠區(qū)務工,甚至有幾個村子村民整體“農轉非”。農民身份的轉型及生產方式的變化導致喪葬儀式中難以組織鑼鼓隊成員義務演奏,從而使此地的傳統(tǒng)喪葬鑼鼓樂迅速衰落。整個清澗街道辦事處下轄的14個村莊,僅剩清澗二村、范家莊、西莊3個村子還有喪葬鑼鼓的活動,但這3個村的傳統(tǒng)鑼鼓套曲也已經失傳,目前都在喪葬儀式中演奏新式鑼鼓曲。其中清澗二村與范家莊的喪葬鑼鼓隊已歸商業(yè)鑼鼓隊營業(yè)者管理,村民用鑼鼓隊還需要付費。鑒于此,本樂譜輯錄冊中清澗街道辦事處這一部分的樂譜只能選用新式鑼鼓樂曲。河津喪葬鑼鼓所用樂器可分為鼓、鐃鈸、鑼共3類樂器。傳統(tǒng)的喪葬鑼鼓隊主要使用大鼓、鈸、鐃、鑼4種樂器。北坡一帶常加入勾鑼;趙家莊鄉(xiāng)的部分村子的喪葬鑼鼓樂隊中也使用勾鼓;汾北及城區(qū)一帶的傳統(tǒng)喪葬鑼鼓樂隊,在近些年把喜慶場合所用的小鼓也加入到喪葬鑼鼓中。

作者簡介

  楊高鴿,生于1982年,山西聞喜人,藝術學博士,運城學院副教授。2007年畢業(yè)于西安音樂學院獲文學碩士(音樂學專業(yè)民族音樂學方向),師從程天健教授;2007年入職在運城學院音樂系;2017年畢業(yè)于中央音樂學院獲藝術學博士學位(音樂學專業(yè)中國傳統(tǒng)音樂方向),師從張伯瑜教授。主持科研項目:《絳州鼓樂的考察研究》(山西省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項目,項目編號:2012273)、《晉南文物中的音樂圖像學研究》(山西省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項目編號:201803098)、《1949年以來蒲劇發(fā)展口述史研究》(山西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課題,項目編號:20188150)、《山西音樂文物中的打擊樂圖像研究》(山西省社科聯(lián)重點課題,課題編號:SSKLZDKT2018124)。代表性論著《絳州鑼鼓的考察與研究》(中國紡織出版社,2015年版)榮獲山西省2015年度“百部(篇)工程”一等獎與山西省第十次社會科學研究優(yōu)秀成果二等獎。主要論文有《絳州鑼鼓傳承變遷狀況的考察與研究》(《交響》2007年第4期)、《山西秧歌隊形的文化內涵》(《交響》2010年第3期)、《(中國音樂地理——晉陜黃土高原區(qū))書評》(《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15年第1期)、《多元流動建構——述評》(《中國音樂學》2018年第4期)等。

圖書目錄

一、小梁鄉(xiāng)鑼鼓經
1.佰王鑼鼓
2.東湖潮喪葬鑼鼓
3.東梁村喪葬鑼鼓《家》
4.胡家堡鑼鼓
5.劉村喪葬鑼鼓《大剎》
6.馬家莊社鼓
7.南原村喪葬鑼鼓
8.武家堡鑼鼓樂
9.西梁村鑼鼓《步步高》
10.西坡村鑼鼓樂
11.小梁村鑼鼓樂
12.小停村喪葬鑼鼓
二、柴家鄉(xiāng)鑼鼓經
1.北原村沖靈鑼鼓
2.蒼底村喪葬鑼鼓
3.柴家村喪葬鑼鼓
4.丁家村喪葬鑼鼓
5.樊家峪《十二花》
6.山王村喪葬鑼鼓
7.上市村上廟鼓
8.吳村新村聯(lián)社鑼鼓
9.吳村上寨社鑼鼓
10.下牛村喪葬鑼鼓
11.莊頭村震天鑼鼓
三、城區(qū)街道辦事處鑼鼓經
1.百底村請神鼓
2.城北村大鑼鼓
3.東窯頭大鑼鼓
4.樊家坡迎春鑼鼓
5.郭村喪葬鑼鼓
6.黃村治喪鑼鼓
7.馬家村喪葬鑼鼓
8.米家灣喪葬鑼鼓
9.吳家關大鑼鼓
10.西王村喪葬鑼鼓
11.西窯頭花鑼鼓
12.修村喪葬鑼鼓
13.楊家巷喪葬鑼鼓
……
四、陽村鄉(xiāng)鑼鼓經
五、趙家莊鑼鼓經
六、樊村鎮(zhèn)鑼鼓經
七、僧樓鎮(zhèn)鑼鼓經
八、清澗街道辦事處鑼鼓經
附錄:鑼鼓樂總譜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