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教育的反思與重塑1
1.1 遐想未來大學,深化高教改革2
1.2 中國高校“雙一流”建設及需要防范的問題 15
1.3 論未來人才、教育及創(chuàng)新生態(tài)的孕育24
1.4 改變資源配置機制,助高教發(fā)展回歸本質29
1.5 研究型教學非在傳統(tǒng)教學中加點研究作料35
1.6 證書和名牌與大學教育的價值44
1.7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和以研究為導向的教學 51
1.8 人工智能時代的高等教育59
1.9 結合實踐,厘清教育“國際化”內涵68
第2部分 寄望西浦71
2.1 搶跑未來72
2.2 入世與“逆俗”75
2.3 校園的“洪荒之力”?——從“考生”到“世界公民”78
4.2
從這里走向國際舞臺185
4.3
中外合作辦學的獨特樣本189
4.4
把握時代教育發(fā)展脈搏,建設一流中外合作大學——西浦建校
10 周年教育探索素描192
4.5
西浦國際公民孕育的奧秘202
4.6
高教國際化不是目標是基因205
4.7
西浦學子破繭成蝶飛向國際舞臺210
4.8
浮躁和功利心太重掣肘大學健康發(fā)展214
4.9
AI 時代的競爭規(guī)則是將興趣開發(fā)到極致222
4.10 “雙一流”建設與中國教育發(fā)展227
4.11
中外合作辦學的擔當與命運 236
第5 部分教育與社會發(fā)展241
5.1 創(chuàng)新因子的涌現必然要依賴生態(tài)242
5.2 對“共享”與“共生”的期待246
5.3 大數據重構教育生態(tài)247
5.4 給母親的幾面“鏡子”253
5.5 如何做院長255
5.6 學生成長與批判性思維259
5.7 新時代全面振興本科教育的高校行動框架268
5.8 敢于成為領導者:新時代中外合作辦學的使命 277
第6 部分為人為教283
6.1 席酉民:“點亮”未來教育的燈塔284
6.2 “我要建一所未來世界的國際化大學”——對話席酉民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