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前言 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jié) 有關 affordance的譯法 2
第二節(jié) 國內相關的學術研究 3
第三節(jié) 問題的提出 8
參考文獻 11
第二章 可供性概念的形成和理論基礎 13
第一節(jié) 可供性概念的誕生 14
第二節(jié) 可供性概念誕生的心理學基礎:直接知覺理論 25
第三節(jié) 可供性概念誕生的生態(tài)學基礎 36
參考文獻 54
第三章 可供性理論的本體論探討 59
第一節(jié) 一個不可言說的“幽靈”? 60
第二節(jié) 可供性理論框架及其科學實證研究 81
第三節(jié) 可供性特示的關系范疇是否具有本體論意義? 96
參考文獻 103
第四章 可供性理論的認識論意蘊 109
第一節(jié) 可供性是具身認知的一個奠基性成果 111
第二節(jié) 可供性理論豐富了進化認識論 127
第三節(jié) 可供性對哲學基礎主義認識論問題的回應 142
參考文獻 156
第五章 技術產生和發(fā)展的生態(tài)邏輯 163
第一節(jié) 從人與自然關系的本原性解釋技術起源 164
第二節(jié) 技術人工制品發(fā)展的生態(tài)邏輯 195
第三節(jié) 技術的社會性與可供性的適用范圍 218
參考文獻 231
第六章 基于可供性機制的設計方法論 237
第一節(jié) 設計界引入可供性理論的過程和進路 238
第二節(jié) 符合特定協(xié)調關系的預設性機制 259
第三節(jié) 符合特定動作和環(huán)境的尺度契合性機制 267
第四節(jié) 符合特定界面人-物交流的互動性機制 275
參考文獻 289
第七章 可供性理論的創(chuàng)造方法論解讀 295
第一節(jié) 可供性理論引入創(chuàng)造力研究的新視角 296
第二節(jié) 解蔽物質環(huán)境與人的微觀互動 311
第三節(jié) 發(fā)現(xiàn)具身性的創(chuàng)造過程機制 319
第四節(jié) 打破功能固定與心靈開放性 327
第五節(jié) 創(chuàng)造的可能性敏感依賴機制 338
第六節(jié) 可供性是否構成創(chuàng)造力研究的“元問題” 346
參考文獻 349
附錄 353
關鍵詞索引 355
后記 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