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古籍/國學史部目擊道存:知恬齋讀書筆記

目擊道存:知恬齋讀書筆記

目擊道存:知恬齋讀書筆記

定 價:¥58.00

作 者: 徐波 著
出版社: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20207676 出版時間: 2020-06-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245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本書為作者重讀《論語》《孟子》《老子》《莊子》《史記》的讀書札記,學術性與趣味性兼容。作者以切實的人生體悟與經典文本互證,時有新穎見解。書中對《論語》“三十而立”“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yǎng)也”“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做出了新解釋;對《養(yǎng)生主》“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的理解,則將思想還原到鮮活生動的言說現(xiàn)場,探討寒食節(jié)與介子推的關聯(lián),對“勾踐滅吳”故事的鉤沉,對項羽失敗原因的推論,均是以細讀為前提,觸類旁通,揭示了歷史故事不為人知的側面。

作者簡介

  徐波,1973年生,2003年畢業(yè)于南京大學,獲中國古代文學博士學位?,F(xiàn)任中南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已出版的著作有《王夫之詩學研究》《萬卉競芳:長江流域的少數(shù)民族文學》《知恬齋自選集》,發(fā)表論文多篇。

圖書目錄

目錄
讀 ———《論語》 001

“三十而立”之“立”是指“學有所成” 002
“無友不如己者”是強調“慎于交友” 006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是訓誡儒家弟子親身示范方能引領民眾,與民眾知情權無涉 009
“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yǎng)也”
是感慨寵妾與寵臣阻撓破壞儒家宏業(yè),與歧視婦女無涉 012
“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讓“德”與“學”充實“位”與“名” 018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強調敬業(yè)與守規(guī)矩,與“愚忠”無涉 020
“禮之用,和為貴”:周禮的價值在于以合理的方式達到和諧 022
“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罵盡春秋雄霸之主 024
“食不厭精”是強調上得廟堂嚼得草根,與貪圖享受無涉 026
“三年無改于父之道”是強調踐言,與“愚孝”無涉 028
“可與共學,未可與適道”章分析四種求道之人 030
“焉能系而不食”:失敗總比無意義好 032
“人未有自致也,必也親喪乎”:從“親喪”引申出獻身精神 036
《論語》問答 038

讀 ———《孟子》 041

“為我”“兼愛”,過猶不及,都是危險思想 042
“萬物皆備于我”:“自我”不落在“萬物”的層次上,才能兼?zhèn)洹叭f物” 045
說“盡心知性知天” 048
“人之易其言也,無責耳矣”:言語輕率是沒有責任心的體現(xiàn) 051
孟子辯才難勝淳于髡 054
附:王陽明四句教心解 058

讀 ———《老子》 061

“道可道非常道”: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062
“無”怎么“生”出“有”來? 064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066
“為無為”:有時“不做”比“做”更重要 069
“道”只是一個概念 071
“天地”“圣人”皆不仁:老子冷冷地說了句真話 073
山谷、洞穴皆是“無”的呈現(xiàn) 075
“無私”方能“成其私”:老子的話是說給上根器人聽的 076
“上善若水”,“下善如火” 078
“功成身退”,功不成奮斗不止 080
祖師爺都死了,道教還在宣揚“不死”神話 081
修橋補路,“無用之用” 083
低能耗、少欲望、不發(fā)展才是老子的社會理想 085
警惕突如其來的“寵”與“辱” 087
“實”與“動”太尋常,所以只談“虛”與“靜” 090
領導藝術的四個層次 092
算法思維是人類的災難 094
可以不發(fā)展,但不能被奴役 096
絕學無憂,拒絕“前見” 098

讀 ———《莊子》 101

莊子何為 102
說“逍遙” 107
《逍遙游》:更上一層的人生境界 110
《逍遙游》問答 117
《齊物論》:祛除我執(zhí)、成見、智辯,差別自然消失 122
《養(yǎng)生主》:在亂世中保住修道的本錢 131
《人間世》:存諸己才能存諸人 135
《德充符》:才全而德不形 140
《大宗師》:有真人然后有真知 145
《應帝王》:渾沌為心,清靜治世 153
《駢拇》: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157
《馬蹄》:聰明是自然的敵人 160
《胠篋》:人生鎖不住任何財物 162
河南商丘漆園修道學校招生簡章——《逍遙游》文義趣解 166
《齊物論》“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釋 170
《養(yǎng)生主》開篇為什么要談知與養(yǎng)生的關系 174
說“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 176
釋《德充符》“鑒明則塵垢不止,止則不明也” 177
壺子四相與《應帝王》的結構 179

讀 ———《史記》 181

“三皇”象征華夏民族發(fā)展史上的三個階段 182
禪讓的本質是宗族間的實力平衡 183
大禹為何要殺防風氏? 186
鯀敗禹成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188
“飛雉登鼎”背后的故事 190
紅顏不是禍水,奪嫡才是大罪 193
秦晉關系之離合與秦之自強 197
寒食無關介子推 200
誰在一鳴驚人? 203
說“持滿者與天,定傾者與人,節(jié)事者以地” 207
說勾踐滅吳之真正的幕后推手 209
論春秋戰(zhàn)國時期所謂文化 212
說司馬錯伐蜀背后的故事 216
焚書坑儒源于秦廷內斗 218
陳勝吳廣為何在大澤鄉(xiāng)起義 223
項羽的思維停留在戰(zhàn)國時代 224
非天之罪,非戰(zhàn)之過,都是年輕惹的禍——說項羽 228
劉邦灑落勝項羽,智謀勝韓信 233
女主常有驚世之舉 236
孝文仁而不愚、生死通達 239
漢景帝用晁錯是一生敗筆 242

后?記 245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