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章 測試用例設計方法 1
1.1 黑盒測試用例設計方法 1
1.1.1 等價類劃分法 1
1.1.2 邊界值分析法 11
1.1.3 判定表法 16
1.1.4 因果圖法 24
1.1.5 正交試驗法 32
1.1.6 狀態(tài)遷移圖法 44
1.1.7 流程分析法 53
1.1.8 輸入域測試法 59
1.1.9 輸出域分析法 61
1.1.10 異常分析法 64
1.1.11 錯誤猜測法 65
1.1.12 總結 70
1.2 白盒測試用例設計方法 70
1.2.1 語句覆蓋法 71
1.2.2 判定覆蓋法 72
1.2.3 條件覆蓋法 73
1.2.4 判定條件覆蓋法 73
1.2.5 條件組合覆蓋法 74
1.2.6 路徑覆蓋法 74
1.2.7 基本路徑覆蓋法 75
1.2.8 循環(huán)路徑測試 78
1.2.9 單元測試用例設計案例 80
1.2.10 單元測試用例設計練習 84
1.2.11 靜態(tài)白盒測試 86
1.2.12 編碼規(guī)范 88
1.2.13 常見靜態(tài)檢查工具 88
第 2章 系統(tǒng)測試計劃 90
2.1 系統(tǒng)測試過程回顧 90
2.1.1 軟件測試生命周期 90
2.1.2 系統(tǒng)測試的4個階段 91
2.1.3 系統(tǒng)測試計劃與其他計劃 92
2.1.4 系統(tǒng)測試中的角色及職責 93
2.2 制訂系統(tǒng)測試計劃 94
2.2.1 制訂火星旅游計劃 94
2.2.2 系統(tǒng)測試計劃的主要內容 97
2.3 編寫系統(tǒng)測試計劃 100
2.3.1 目標 100
2.3.2 概述 100
2.3.3 組織形式 101
2.3.4 測試對象 103
2.3.5 需求跟蹤 105
2.3.6 測試通過/失敗標準 105
2.3.7 測試掛起/恢復標準 106
2.3.8 工作任務分配 108
2.3.9 應交付測試工作產品 112
2.3.10 工作量估計與任務分配 112
2.3.11 資源的分配 113
2.4 制訂系統(tǒng)測試計劃的原則 113
第3章 系統(tǒng)測試方案 115
3.1 測試方案和測試計劃的區(qū)別 115
3.2 編寫系統(tǒng)測試方案 116
3.2.1 選取系統(tǒng)測試策略 116
3.2.2 細分系統(tǒng)測試子項 122
3.3 確定系統(tǒng)測試方案的原則 123
第4章 系統(tǒng)測試用例的設計 124
4.1 系統(tǒng)測試回顧 124
4.1.1 什么是系統(tǒng)測試 124
4.1.2 系統(tǒng)測試過程 125
4.2 系統(tǒng)測試用例的設計思路 127
4.2.1 確定系統(tǒng)測試需求 127
4.2.2 確定系統(tǒng)測試類型 132
4.2.3 系統(tǒng)測試子項的細分 137
4.2.4 編寫系統(tǒng)測試用例 139
第5章 敏捷項目管理 142
5.1 建立敏捷思維 142
5.1.1 傳統(tǒng)管理面臨的挑戰(zhàn) 142
5.1.2 敏捷思維的引入 143
5.1.3 敏捷的定義 144
5.1.4 敏捷宣言的價值觀和準則 145
5.1.5 敏捷的四大核心支柱 146
5.2 敏捷項目的開展 147
5.2.1 敏捷的框架及生命周期 147
5.2.2 敏捷團隊及團隊中的角色 150
5.2.3 敏捷迭代及主要活動 154
5.2.4 敏捷中的跟蹤機制 157
5.3 敏捷工程中的主要實踐 159
5.3.1 產品待開發(fā)功能列表和用戶故事 159
5.3.2 迭代-增量開發(fā) 162
5.3.3 持續(xù)集成 163
5.3.4 測試驅動開發(fā) 166
5.3.5 自動化測試 169
5.3.6 探索性測試 172
5.4 敏捷中測試人員的資質 173
5.4.1 典型的測試類型 173
5.4.2 測試人員的主要職責 175
5.5 常用協(xié)作工具 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