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軍事軍事歷史/紀實交互主體性教學: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新理念

交互主體性教學: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新理念

交互主體性教學: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新理念

定 價:¥56.00

作 者: 陳娛,鹿林
出版社: 河南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64935795 出版時間: 2019-02-01 包裝:
開本: 頁數(shù):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交互主體性教學: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新理念》闡述了論證了“交互主體性教學——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新理念”這一主題,既有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理念的歷史演進、新形態(tài),也有交互主體性教學視域中的主體、客體、原則、特征、規(guī)律、內在機制、有效途徑,還有其實現(xiàn)的意義和積極作用。進而闡明要實現(xiàn)高效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歷史使命,就必須改革傳統(tǒng)教學理念和模式,充分發(fā)揮師生的主體性,科學地塑造師生交互主體性,切實有效地提高校理論課的實效性。

作者簡介

暫缺《交互主體性教學: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新理念》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導論
第一章 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理念的歷史演進
一、傳統(tǒng)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理論:馬克思主義灌輸論
(一)灌輸論的產生根源
(二)傳統(tǒng)灌輸論視域下的師生關系
二、目前對馬克思主義灌輸論的認識
(一)灌輸論的實質與根據(jù)
(二)對待灌輸論的各種態(tài)度與實質
(三)小結
三、主體性教學理念對灌輸論的突破與不足
(一)灌輸論的核心教學理念:教師主體論
(二)主體性教學理念的創(chuàng)新與不足
第二章 教學理念的最新形態(tài):交互主體性教學
一、交互主體性教學理念的提出
二、交互主體性教學理念的哲學基礎
(一)人的存在論
(二)人的意識論
(三)人的價值論
(四)人的需要論
(五)人的主體論
(六)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理論
(七)科學的發(fā)展觀
(八)現(xiàn)代現(xiàn)象學
(九)現(xiàn)代解釋學
三、交互主體性教學視域下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
(一)教學:師生間的交互主體性活動
(二)理解與接受: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內在機制
(三)教學相長:交互主體性教學的根本特征
第三章 交互主體性教學視域中的主體:教師與學生
一、交互主體性教學理念下的教師:教的主體
(一)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職業(yè)特征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根本職責
(三)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主體性的基本特征
(四)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主體功能
二、交互主體性教學理念下的學生:學的主體
(一)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主體的概念
(二)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主體的特征
三、交互主體性:自由和諧的師生關系
(一)師生交互主體性的實質
(二)師生交互主體性的基本特征
(三)塑造師生交互主體性的前提與意義
第四章 交互主體性教學的客體:知識
一、交互主體性教學理念下的客體概念
二、思想政治理論課知識客體的基本特征
(一)思想政治理論課知識客體的一般特征
(二)思想政治理論課知識客體的特殊屬性
三、思想政治理論課知識客體的與時俱進
(一)當前思想政治理論課客體的基本內容
(二)與時俱進:思想政治理論課知識客體的理論品質
(三)思想政治理論課知識客體與時俱進的根本要求
第五章 交互主體性教學的原則、特征、模式與規(guī)律
一、交互主體性教學的基本原則
(一)以人為本原則
(二)個性自由原則
(三)全面發(fā)展原則
(四)民主平等原則
(五)關愛學生原則
二、交互主體性教學的基本特征
(一)師生并重
(二)育人為本
(三)回歸生活
(四)形式靈活
(五)評價科學
三、交互主體性教學的主要模式
(一)主體性教學
(二)研究性教學
(三)專題化教學
(四)實踐教學
四、交互主體性教學的基本規(guī)律
(一)教學互動律
(二)教師引導律
(三)學生需要驅動律
(四)要素互動律
(五)內化外化律
第六章 交互主體性教學的內在機制
一、交往互動:師生構建交互主體性的動力機制
二、解釋學循環(huán):師生重疊共識的生成機制
三、重疊共識:師生理解和接受的客觀基礎
四、回歸生活世界:理論的檢驗機制
五、接受圖式:理論接受的內在機制
(一)以自我需要為動力源泉的動力系統(tǒng)
(二)以目標為導向的目標系統(tǒng)
(三)以認識框架為核心的加工系統(tǒng)
(四)以情感為潤滑劑的調節(jié)系統(tǒng)
第七章 開展交互主體性教學的有效途徑
一、目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面臨的新挑戰(zhàn)
二、高校開展交互主體性教學的有效途徑
(一)掌握豐富、完善的知識,提高教學藝術,完善教學手段
(二)培育和尊重學生主體性,滿足、調節(jié)學生自我需要
(三)構建可行的目標導向系統(tǒng),歷史地實現(xiàn)理論聯(lián)系實際
(四)立足學生生活世界,做到“三貼近”,讓學生親證理論
(五)優(yōu)化學生接受系統(tǒng),提升學生接受、整合和加工能力
(六)構建積極的調節(jié)系統(tǒng),實現(xiàn)師生自由和諧的交往互動
(七)科學運用網絡陣地,構建師生網上思想交流平臺
(八)充分發(fā)揮各種文化載體作用,增進學生學習主體性
(九)全面維護和實現(xiàn)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合法利益
結束語 構建交互主體性師生共筑中國夢
參考文獻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