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鵬之動,非一羽之輕也;騏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在認識和實踐上的每一次突破,無不得益于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的良性互動。四川人杰地靈,地方志編纂歷史源遠流長,歷朝歷代從未間斷。四川是目前全國收藏舊志多的省(區(qū)、市)之一,有方志大省之稱。全國現(xiàn)存8000余種舊志,四川占十分之一。四川也是全國首輪修志編纂工作先進省,出版各類志書10283種,成果數、獲獎數居全國首位。四川還是全國第二輪修志試點省,截至2018年底,規(guī)劃的《四川省志(1986-2005)》93個分卷已終審驗收79卷,出版50卷;21部市(州)志已出版16部,179部縣(市、區(qū))志已出版171部;21個市(州)167個縣級綜合年鑒實現(xiàn)一年一鑒公開出版,20個省直部門編纂出版部門(行業(yè))年鑒。豐碩的方志成果,孕育了四川開展方志理論研究的肥沃土壤?;仡櫢母镩_放40年,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全省各級地方志工作部門圍繞方志理論的前沿問題、工作實踐的難點問題、事業(yè)發(fā)展的關鍵問題,加強思考、交流和調研,形成了一批指導性、操作性、借鑒性較強的理論研究成果。為深入總結四川方志理論研究40年來取得的豐富成果和寶貴經驗,全面回顧四川地方志事業(yè)的發(fā)展歷程,進一步凝聚方志力量,為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貢獻“志”慧,我們收錄了1978-2018年四川省地方志理論(史料)研究成果(含1997年6月底前今重慶市所轄區(qū)域成果),匯編成《史筆耕耘志者情懷——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四川省地方志論文選編(1978-2018年)》(以下簡稱《論文選編》)?!墩撐倪x編》分謀篇布局、資政參考、修志編鑒、方志思想、拓展利用、附錄6部分,共收集論文100篇,論文索引927條,約80萬字;內容涉及方志發(fā)展史、志鑒編纂、舊志整理、地情開發(fā)利用、方志館建設、信息化建設、人才隊伍建設和四川歷史文化資源等多角度的探索。作者既有在高校、科研院所潛心從事理論研究的教授、學者,也有長期在志鑒編修一線辛勤耕耘的方志工作者,有的論文發(fā)表后在全國史志學界產生重要影響?!墩撐倪x編》收錄范圍為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者或史志研究者在國內外公開刊物上發(fā)表的方志理論(史料)研究論文,同一作者擇優(yōu)選取一篇,以論文發(fā)表時間先后排序。由于收錄論文均已發(fā)表過,因此在校核過程中,除錯別字等明顯硬傷性差錯外,一般不作修改刪減,盡量保持原樣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