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江南社會歷史評論》收入了海內外江南史領域學者們的10余篇論文。其中安徽師范大學丁修真教授的《從地方到國家:明代建文傳說流衍考》通過對明代建文帝相關傳說的流傳路徑和內容演繹的考察,來探討地方與國家在歷史書寫上的互動。復旦大學陳宇晗博士《上海電影院黃牛黨的生存狀態(tài)(1946-1949)》一文充分挖掘了人們以往關注比較少的民國上海警察局檔案,通過分析這些檔案中700多個案例,探究了黃牛黨與電影院、警察局、觀眾之間的關系,展現了上海社會底層群體在動蕩年代的生存之道。日本札幌學院大學鷲尾浩幸在《清末民初江南的宗族與婦女——以許文濬為線索》一文中通過對20年代后半期女性的家產繼承權得到承認這段歷史的考察,聚焦女性經濟地位的改變和清末民初的江南基層社會在此過程中所發(fā)生的社會變遷。中山大學吳滔教授在《明清江南市鎮(zhèn)的空間形塑與城鄉(xiāng)關系的轉變》一文中圍繞自己的研究,從研究范式、研究路徑、田野調查幾方面講述了自己在江南市鎮(zhèn)、城鄉(xiāng)關系領域的研究心得和體會。本期文章不乏亮點和熱點,有助于深化江南史的研究。